“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多年前,费翔这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火遍大江南北。这个冬天,“尔滨”的这把火,越烧越旺,撩动各地文旅的心。一大批文旅局长花式整活,“萌娃游学”开启南北文旅“大联欢”,晒出“农业家底”,晒出自豪感。四川文旅特派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熊猫”赶赴哈尔滨,为东北“老铁”们送上一份大礼包,豌豆尖、鱼子酱、豆瓣酱、江油肥肠等都安排上了。网友看了“礼单”后直呼:四川这是把“心尖尖”都送给哈尔滨了!
联动“尔滨”,对四川和湖南来说,最重要的也许不是特产大盘点,而是学习一种旅游发展的经营之道:四川与湖南同为旅游资源大省,究竟如何“叫好又叫座”,给年轻游客带来更多丰富体验?
说走就走的旅行,城市人设很重要。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旅游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从过去单纯依靠旅行社发团,已朝着口碑经济、社交经济的方向演进。人们对旅游的追求,从“有没有”已转向“优不优”。2023年以来,从淄博的烧烤到榕江的“村超”,再到“尔滨现象”,无一例外,均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小情绪”。“尔滨”这一轮爆火,与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南方小土豆”等热梗密切相关,特制红糖姜水当街免费派送、易结冰楼梯铺起前所未有的防滑地毯、东北大哥们开着豪车提供免费接送服务。抖音、微博等青年人聚集的平台,“尔滨”作为“宠粉暖男”的城市人设,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尤记得,一部《有风的地方》电视剧的热播,就让大理再火了一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城市人设的吸引?
旅游大省,就地消费很关键。四川是优势旅游资源大省,她是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包含了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草地等多种地貌。九寨、黄龙、峨眉山与乐山大佛、青城山与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春节期间四川省共接待游客5387.5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旅游收入242.16亿元。“尔滨”这把火让人惊讶之处,在于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均达历史峰值。游客来了,不只是看看风景,能否带来餐饮、特产等相关产业的消费,或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网红一时,功夫在平时。“网红城市”的火爆,带来的是一时的机遇。长久火下去,功夫在平时。“尔滨”难能可贵的是,冷静面对自己的这把火,从政府到民间,积极呵护游客的热情。格外重视在留言区找问题,补短板。从无人机升起圆圆的人造月亮、街头搭建“温暖驿站”到冻梨切盘上桌等,均是应网友需求推出的服务。“尔滨”一顿68元的锅包肉,引起当地人的声讨,生怕伤害了游客的热情。联想到许多旅游知名城市,曾因宰客现象频发而遭游客嫌弃,对四川、湖南的文旅而言,如今春节假期将至,读懂“尔滨”这把火背后的必然因素,增强服务意识,应对可能而来的旅客高峰,是在流量之外更值得学习的长红密码。湖南日报评论员 杨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