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草原月亮湾景区 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在去年8月公布的全国首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中,四川红原草原、甘孜草原、松潘草原3处名列其中,也使得四川成为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持续加强草原地区革命文物保护,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近日,由四川省文物局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红色草原”保护利用的通知》(简称《通知》),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红色草原”地方配套政策的省份。
守护传承“红色草原”最美底色
四川广袤的“红色草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辽阔草原上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荣历史,沉淀着厚重的红色底色,蕴含着独特的红色基因。从巴西会议会址,到日干乔红军过草地遗迹;从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到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一处处革命文物无声诉说着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留下了“金色鱼钩”“七根火柴”“半截皮带”等让人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四川以长江、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草原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和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的创新举措。日前出台的《通知》更是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揽子”地方配套政策,在加强“红色草原”革命文物保护,深化“红色草原”价值内涵挖掘,推进“红色草原”环境配套治理,促进“红色草原”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
坚持保护第一,守护传承“红色草原”最美底色。记者从四川省文物局了解到,近年来,为了让草原上的红色记忆“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四川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完成红军长征(四川)线路、红色标语等革命文物资源调查等工作,高质量实施日干乔红军过草地遗址、巴西会议会址等重点保护修缮项目,推动一批革命旧址对外开放。
红色资源赋能草原地区高质量发展
“这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的新举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向东对《通知》提出的红色资源赋能草原地区高质量发展理念深表认同。他认为,深入挖掘“红色草原”革命文物价值内涵,将发生在草原上的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保护好、展示好、传播好,打造红色文化保护展示区域及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能够让公众在畅游“红色草原”时,既能感受生态之美,又能受到精神洗礼。在他看来,草原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结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区域总体规划,可以达到综合保护利用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红色草原’文化一定要也一定能助力红色文旅融合。”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杨卫东说,“红色草原”文旅融合发展是新兴课题,也是涉及我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系统工程。他建议,加强“红色草原”文旅融合要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完善红色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培育“红色草原”休闲度假产品,充分挖掘草原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旅由“红绿颜值”向“市场价值”转换;三是延展红色文旅向全季节旅游转变。
分享特色化草原保护利用经验
《通知》印发后不久,8月23日,全国“红色草原”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召开。会上,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文物局发布国家“红色草原”示范主题游径。
为把“红色草原”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各地分享了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和草原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四川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把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作为“红色草原”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联合文化和旅游部门开展“红色旅游年”“重走长征路”等系列主题活动,建设“红色草原”主题游径,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此外,当地还积极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实施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红色草原”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塔什汗草原位于新疆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境内,是我国核事业发展的主要见证地、实施地之一。和硕县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措施,如通过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设立牲畜转场卡点、建立草原补奖政策资金发放与责任落实挂钩机制等,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重温红色记忆,当地还邀请国内知名导演、编剧创作了原创音乐剧《如果·马兰》,并于今年4月亮相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
“民俗文化为草原加装了更快更强的引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分享了郭尔罗斯草原“红色草原”建设经验。郭尔罗斯草原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郭前旗蒙古族进步青年组织“大同会”和蒙古骑兵独立团的诞生地。在当地,以草原人民那达慕为代表的系列民俗活动不断释放郭尔罗斯草原民俗旅游发展新动能,此外,渔猎文化也为草原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形象。当地依托查干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持续发力打造“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文旅品牌,彰显了郭尔罗斯草原独特的渔猎和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