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到2023年,“中国旅游日”已经走进第13个年头,也见证了旅游从生活点缀到成为生活刚需的变化。历经13年的打磨和成长,“中国旅游日”以广泛的参与性和普遍的惠民性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旅游业界每年一度的重要节日。“爱旅游、爱生活”也从一个口号,逐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凸显了旅游对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独特优势。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旅游日”的发展历程,沿着美好之路重温那些精彩瞬间。
2023 美好中国 幸福旅程
从万米高空到广阔海洋,从高速列车到绿荫步道,2023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出。全国各地游客全方位感受节日氛围,投入愉悦的旅行中。
万米高空之上,海南航空的787宽体客机上喷涂着“中国旅游日号”字样和“5.19”元素,将在祖国广袤疆域持续飞行一年。南海邮轮推出乘风破浪的“5·19”主题航次,在5月投入10个航次在西沙航线上运行。由昆明铁路局集团公司打造的“5·19中国旅游日”主题高铁列车车身喷绘“5·19中国旅游日”标志及活动主题,车厢内营造主题氛围,化身为飞驰在无垠大地上的“宣传员”。
2023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设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古镇,5月19日当天将举行启动仪式及十大“缤纷直播间”、中国礼物展、保山非遗展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人民群众在幸福旅程中感受美好生活。
2022 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
沉浸式“中国旅游日直播间”,营造全新的线上活动体验;“导游带您看平遥暖场视频”,带领民众“云游”古城;“中国十二时辰”长卷动画,展现中华大美山河;《旅游向未来·平遥倡议》显示旅游人的誓言担当……2022年“中国旅游日”以“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为主题,以山西平遥为主会场,全国各地广泛联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近5000条旅游惠民措施吸引广大群众领略大好河山、感悟文化之美。
2021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
2021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设在湖北省武汉市,为浴火重生的武汉旅游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支持。2019年的“中国旅游日”以“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为主题,经历了全民战“疫”的洗礼,人们愈加感受到了假期出游带来的美好体验,“触摸”了久违的美丽风景,更加理解旅游对于美好生活所蕴含的非同一般的意义。
坚持旅游为民、旅游惠民是历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的主基调和主旋律,2021年尤其响亮。各地围绕“中国旅游日”陆续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内容丰富的优惠措施和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收获美好幸福生活。
2020 风景上云端 体验更丰富
2020年5月19日是第10个“中国旅游日”。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推出众多优惠举措,为行业恢复发展注入信心。
2020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突出线上云游,西安推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中国旅游日‘云游西安’直播活动”,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宫、大雁塔等景区接力直播,通过镜头及线上专题充分展示西安文化、美食、美景等特色。新疆开启了打卡新疆——一部手机游新疆“中国旅游日”达人直播活动,以“短视频+直播”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唱响“新疆是个好地方”。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旅游人千方百计创新旅游产品,为受到疫情困扰的游客提供了特别的旅游体验。
2019 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
2019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是“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旨在倡导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高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服务更有品质。
当天,安徽黄山主会场热闹非凡,各地联动活动精彩纷呈,共推出3500多条旅游惠民措施。山东将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演艺+旅游”合作模式,创作推出一批旅游实景演艺,打造“白天观景,夜晚看剧”的全天候旅游新体验。江西以“中国旅游日”为起点,组织100家红色旅游景区开展100项大型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旅游推广活动,持续100天……
本届“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多元丰富的文旅活动,向中外游客集中展示了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果,让民众切实获得文旅融合带来的实惠。
2018 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
2018年“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紧紧围绕“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这一共同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推介活动,提出文明旅游和安全出行倡议,发布了“网民最喜欢的30个旅游目的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体现了全体旅游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决心和信心,更体现了旅游行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2017 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2017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期间,全国举办了千余项旅游公益惠民活动,推出5000余项公益惠民措施,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围绕幸福主题,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出了旅游惠民措施,多数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千余家景点、景区推出了免费或优惠参观的惠民措施。其中,主办地北京召开主题宣传暨中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使得“旅游让生活更幸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安徽组织了全省上百家旅游企业单位,开展半价、免票等惠民活动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天津推出50余项优惠惠民措施,不仅有门票优惠,还有很多新颖的活动。
“5·19中国旅游日”日益成为全民分享旅游幸福的“惠民日”。
2016 旅游促进发展 旅游促进扶贫 旅游促进和平
2016年第6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期间,正值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中国举办,两大盛事齐聚北京,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2016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旅游促进发展 旅游促进扶贫 旅游促进和平”,与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议题相同,旨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扶贫脱困,和平使者、友谊桥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推动旅游的良好氛围。
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让世界聚焦旅游、聚焦中国,“中国旅游日”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精彩。
2015 文明旅游 健康生活
2015年5月19日上午,武汉长江江滩在薄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美丽。江汉门广场前,游人攒动,粉红色的大门上,“2015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几个大字十分醒目,第5个“中国旅游日”主会场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2015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为“文明旅游 健康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文明旅游宣传与践行活动。在武汉江汉门广场前,200多名身着白色T恤的游客既是旅游者也是文明旅游的宣传员,他们在旅途中展示文明旅游、宣传文明旅游。
全国其他地方也围绕“文明旅游 健康生活”主题,组织开展了骑行、徒步等活动,让更多游客加入文明旅游的行列中。
2014 文明旅游 智慧旅游
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这一年的“中国旅游日”将主会场设在了邓小平同志家乡——四川省广安市。5月19日当天,主题为“文明旅游 智慧旅游”的2014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小平故里景区启动。
围绕“文明旅游 智慧旅游”主题,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旅游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公益活动达到1500多项,各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推出惠民措施1800多条。作为2014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所在地,四川省21个市州开展各类旅游公益活动130余个,100多个景区景点推出110余项惠民措施。河南推出“体验河之南·百万门票大派送”活动。吉林省举办旅游大集系列活动及旅游商品展示展销活动。陕西省举办“秦岭与黄河对话·丝路文明”主题活动等。
2013 休闲惠民 美丽中国
“休闲惠民 美丽中国”是第3个“中国旅游日”的主题,设在重庆的主会场启动仪式以及各地主题活动突出惠民性,呈现出大众化、群众性特点。旅游资源展示、旅游文化表演、旅游咨询解答、旅游维权宣传、旅游公益惠民……形式多样又结合游客实际需求的主题活动让旅游浸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重庆主会场设置了旅游展示体验互动区,并现场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手册》《旅游维权手册》等,还将5月19日至6月18日定为旅游惠民月,推出总价值超过2亿元的旅游优惠。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特别推出了“马踏飞燕·中国旅游日”个性化邮票等邮品,并进行了现场首发。
2012 健康生活 欢乐旅游
无锡是江南胜境、太湖明珠。201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设在这里。作为主办方,无锡除了在主会场灵山举行隆重仪式外,还开展了10项配套活动,并在江阴市设立分会场。
围绕“健康生活 欢乐旅游”的活动主题,全国各地旅游部门从宣传文明旅游、健康旅游、诚信旅游等角度出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惠民活动。7000余项公益惠民措施吸引了数千万中外游客共享旅游之乐。
“中国旅游日”当天,在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上千名演职人员和游客手拉手跳起了土家特色的“摆手舞”,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共同迎接第二个中国旅游日的到来;在新疆,可可托海风景区成为了“动感地带”,无动力滑翔伞、千人健康徒步游、户外露营大会让游客们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强身健体,尽享健康生活的欢乐。
2011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011年5月19日是载入中国旅游发展史的重要一天。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当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三大国际旅游组织发来祝贺信表示,设立“中国旅游日”有助于公众更好地认识旅游业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首届“中国旅游日”把“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作为主题,将千百年“知行合一”的传统文化与寓学于行、寓教于旅、寓健于游的现代理念融为一体。
活动围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主题,全国设主会场和几十个分会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发动,广大城乡居民踊跃参与,形成了举国参办的欢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