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继登台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大剧院后,川剧《江姐》又进京了!3月1日至2日,由梅花大奖得主沈铁梅主演的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获奖作品《江姐》,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亮相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随着文旅市场复苏,最近成渝川剧交流密切,川剧频频走出巴蜀。“四川造”文艺精品《草鞋县令》今年将开启全国巡演;同样是江姐题材,成都市川剧研究院2月底在重庆开启成渝交流演出,“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陈巧茹主演的川剧《烈火中永生》《花自飘零水自流》,创排至今已在全国演出30余场;还有剧院青年川剧演员带来的精品折子戏……
《江姐》北京演出剧照
《江姐》《草鞋县令》演进北京
在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整场演出中,沈铁梅饰演的江姐细腻动人,川味十足。脍炙人口的“时代金曲”《红梅赞》《绣红旗》等几度唱响,引来不少观众沉浸其中,轻声合唱。
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剧本来源于著名剧作家阎肃1964年创作的同名歌剧。据重庆市川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部剧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浓郁鲜明的川剧唱腔,虚实结合的舞台设计,荡气回肠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主演沈铁梅以“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神韵和精湛表演艺术,成功塑造出江姐这位有血有肉的优秀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北京观众拿票和节目单观看川剧《江姐》
《江姐》演出后,重庆市川剧院的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不少热心观众的私信反馈。重庆高一学生阿依业努克商说,“以前理解的川剧,以为就是单纯的唱戏。真正接触到后发现演员把大家很熟悉的人物演得很生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接下来,川剧《江姐》还将前往山东等地演出。
川剧《草鞋县令》将在3月中下旬开启全国巡演
“且蹬草鞋天下行”,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提升打造的《草鞋县令》也将在3月中旬亮相北京,参加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随后剧组还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演出。该剧2022年代表四川获得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剧情跌宕起伏,唱词诙谐幽默,既敏锐地观照着当下现实和人性,也用古色古香的四川表达方式焕新着传统文化。主演陈智林以深厚功底和精湛技艺,将“脱官靴”为四川德阳什邡老百姓治水旱之患的历史人物纪大奎的儒生气质、草根情怀、慎思笃行刻画得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清廉朴实、仁德亲民、践行践诺、勇于担当、有爱有畏的“草鞋县令”形象。结束北京的演出后,该剧将在上海、重庆等地开启全国巡演。
成渝川剧交流演出上座率超90%
演出复苏的第一个春天,还有更多“川剧出巴蜀”全国巡演的消息传来。四川省川剧院将到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川剧周”演出,表演《草鞋县令》《红漫巴山》《绣襦记》(青春版)和《名家名段川剧折子戏专场》《青春风采川剧折子戏专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川剧将前往广州、杭州等地参加非遗展演、文化交流和颁奖典礼,并准备向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发起冲击。
四川省川剧院工作人员还透露,今年团队或将前往香港等地演出,而川剧“出海”演出计划也在谋划中,“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川剧文化交流频率。”
《烈火中永生》剧照
川剧不仅频繁走出巴蜀参演,成渝川剧交流今年也颇为密切,并收获颇丰。
就在川剧《江姐》在北京交流的前一天,在重庆演出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演职人员也传来捷报:“今晚上座率有95%,连续几天的上座率都非常不错!”当晚,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优秀青年演员刘茜、周礼兵、李玲琳、王耀超等前往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剧院演出《川剧折子戏专场》。专场演出汇聚了8部在四川省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中的获奖作品,青年演员们用热情和活力,在重庆舞台上表达了对川剧浓墨重彩的热爱。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在重庆演出时的观众
此外,由著名剧作家徐棻创作、“二度梅”陈巧茹主演的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在2021年重磅推出的大型革命历史川剧《烈火中永生》,也在本次重庆之行中相继上演。
川剧频频走出去能带来什么?
出巴蜀、成渝交流热……川剧频频走出去,究竟能给这个剧种、观众、剧目创作与行业发展带来什么?
首先,频频演出、不断打磨是从“获奖作品”向“经典作品”冲击的必经锤炼之路。如北京人艺话剧经典《茶馆》,从1958年首演至今近70年,经历了几代演员们的传承不断重演;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哈姆雷特》,400多年来全球各地演出经久不衰,最终成就经典。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薛川主演《杨广问病》
艺无止境。首演于2018年初的《江姐》,已累计全国巡演百余场,前后经历20多次修改打磨,还走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期间不断吸取观众、专家的反馈建议。沈铁梅表示,重庆市川剧院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意志,“打造一部经得起岁月沉淀,耐得住观众寻味,经得起反复推敲的经典。”获得文华大奖的川剧《草鞋县令》,也没有停止打磨提升的步伐,对即将展开的全国大规模巡演,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寄予期待:“希望一方面在巡演中进一步淬炼演员们的演技,向更高的创演水平迈进;另一方面也能向全国观众展现川剧的风采,让更多观众认识川剧、爱上川剧。”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主演王裕仁《摘红梅》
戏到底好不好,观众才是“最终评委”。“一个地方剧种在某个地域生根发芽,但它开花结果以后,是需要带着现代文化交流的使命走出去的,在戏剧百花园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表达中国的文化自信。否则,长期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说自话,也会失去行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蒋明睿说,这也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每年都会坚持巡演的原因,“有机会我们愿意走向全国各地给观众戏迷们汇报演出,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一起来看看川剧发展改革的成果,一起来检验戏剧传承的效果。”
笔者声音
善用他山之石,戏剧交流让剧种更茁壮
“再来一段儿。”“安可,安可!”3月3日至4日,中国评剧院携评剧《花为媒》《良宵》来四川省川剧院浪漫上演,每场演出演员谢幕,都有四川观众起身鼓掌呼喊。主演卞苓玉、郑祥振等应观众欢呼返场,分别加演了《金沙江畔》和《无双传》里的经典唱段。
这是中国评剧院成立近70年来首次赴千里之约,成规模地来到四川展演。中国评剧院著名演员王丽京、李妮、郑祥振、杜志刚、齐天一、卞苓玉等参演。
提起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评剧,不少观众并不陌生。它广泛流传在北方地区,有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等评剧表演艺术家,有《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经典剧目。
在北方流传甚广的评剧,为何千里迢迢来到四川?
“不同地方剧种之间的交流,对剧种的发展很有必要。”中国评剧院副院长蔡长旭解释,其实评剧与川剧也保持着友好的交流,这次来川也是找回戏剧交流的初心。
上世纪80年代,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晓艇曾到中国评剧院为演员们传授小生表演经验,吸引不少其他剧种的小生来“蹭课”,因此评剧前辈、师兄们都非常尊敬“桃李满天下”的晓艇,如今评剧也融入了一些川剧小生的表演元素。而评剧《金沙江畔》也曾被川剧移植,其同名川剧版本也收获了不少戏迷的好评。
其实,有影响力的戏剧艺人,常常是在戏剧交流中博采众长的结果。比如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是评剧演员,她的许多小品融入了评剧元素。著名川剧编剧魏明伦、徐棻的川剧作品,常常一经面世就会吸引其他剧种的“移植”。追溯到对川剧萌芽产生重要影响的戏班子“三庆会”,其中著名川剧泰斗康子林也是吸取了其他剧种的表演特色后自成为一派,创新了变脸等绝技,并邀请其他剧种常来“三庆会”会址悦来茶园,才造就了著名的川剧“戏窝子”,也造就川剧历史上的演出高峰和川剧海纳百川的特点。
(图片由各院团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