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厅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文旅市场主体关切,通过实施稳市场主体多种举措,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优质“软环境”提升文旅经济“硬实力”。2023年春节,全省共接待游客5387.59万人次,旅游收入242.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73%、10.43%,行业市场强势复苏,文旅经济呈现“开门红”。
一、强化“一网通办”能力,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一是减证便民,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数据赋能行动,对11类高频电子证照、共计48个申请材料完成“免提交”配置;对21个申报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14个申报材料实行容缺受理;4个热门文旅审批事项实现“川渝通办”,6类文旅高频电子证照在川渝两地实现跨区域共享互认,3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二是智能审批,实现企业群众“零跑腿”。重点围绕文旅企业变更、延续、注销等审批服务,推出《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注销、补证等智能审批服务,实现智能填表、自动审核、网上发证,将文旅政务服务从“时间更短”向“服务更优”拓展,从“见面办”向“网上办、掌上办”延伸。三是主题集成,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围绕文旅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高频办事需求,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将文旅领域多个跨部门、跨层级审批事项,整合为11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建立跨部门的申请材料、审批结果流转递交协同机制,通过“减、并、优”等方式,变“多个窗口多次办理”为“一个窗口一次办好”,平均减少6个办事环节、10份申报材料,平均办结时限压缩31%。
二、优化项目投资环境,推动工程快速落地。一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举办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为契机,策划包装推出一批文旅招商项目,集中签约项目150个、签约总金额185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分别同比增长70.5%和38.6%。二是持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省级文旅重点项目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开展督查指导,督促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加快建设。2022年全省在建文旅重点项目482个,年度计划投资1095.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45.39亿元,投资完成率122.77%,92个项目竣工投运,79个项目实现新开工,高于年度预期进度。三是持续拓宽金融服务广度。召开全省金融服务与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精准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发布“两清单一产品”(文旅企业融资白名单、项目融资清单和特色金融信贷产品)。组织申报文旅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项目,通过国家部委审核36个,涉及贷款需求23.18亿元。会同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指导市(州)做好文旅领域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工作,扩大投资规模。2022年全省234个文旅项目成功发行226.65亿元专项债券,发行数量、规模同比增长84.25%、46.24%。
三、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助力市场主体复苏。一是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取消景区景点讲解人员资格认定审批事项。将“旅行社设立许可”“外商投资旅行社业务许可”“文艺表演团体设立许可”3个行政许可事项,委托成都市及7个区域中心城市文旅行政部门实施;将“导游证核发”“出境游名单审验”“降低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资格确认”3个政务服务事项,委托市(州)文旅行政部门实施;将港澳服务提供者在自贸试验区投资设立旅行社的审批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在自贸试验区,对旅行社设立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二是政策支持缓解企业压力。陆续推出旅游普惠性政策12条、文旅企业扶持政策11条,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大力实施文旅品牌奖补激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163户骨干旅行社、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民营旅游景区、“天府旅游名宿”等市场主体分别给予10万—50万元纾困补助,累计奖补金额超3755万元。积极推进旅行社暂退质保金工作,将符合条件旅行社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到100%,累计为1227家旅行社办理暂退(缓交)质保金3.58亿元。创新设立“文旅政策一点通”,让好政策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打通全省文旅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三是创新办法挖掘发展潜力。全省联动开展“安逸四川新体验”活动,各地春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累计发放抢购券、消费券、抵扣券等“财政+市场”组合“大礼包”7400余万元,进一步打造“消费热点”,扩大就业机会。对使用支小再贷款资金向文旅企业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给予1.5%的贴息支持;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文旅等普惠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和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为文旅市场复苏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