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王燕林|持续推动的四川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303

近年来,四川省作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省,认真学习并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长远意义。”“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重要指示,深化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引领作用,增强标准化治理和服务能力,高位推进、创新举措继续取得新的进展,显著提升了巴蜀文化影响力、文化旅游供给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加快推动了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一、坚持推动显章法

十年余来,四川高度重视文旅标准化建设,在全国有“五个率先”:一是率先成立了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是率先将文旅标准化建设纳入地方性法规,三是率先制定省级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四是率先建立了省级旅游标准化建设体系,五是率先多批次、推动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州、区县和企业,在文旅融合后继续高位推进,取得了新成效。

(一)组织推动,加强五方协调配合

四川把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充分调动各方工作标准化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标准化管理部门业务领导。标准化管理部门在政策法规上予以强化指导,在标准制定上提供专业辅导和经费支持,对文化旅游标准化提供了有效支撑。二是文旅行业部门方向引导。省文化旅游部门全面梳理各类行政事务、公共服务、产业培育等评定评价业务,全部从规范化、标准化入手,系统梳理、规范流程,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推动工作机制,三年时间全面发动、组织推动全省21个市州旅游标准化建设。 三是市州主体积极推动。阿坝州、乐山市、巴中市、自贡市等地把标准化试点示范创建与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旅游目的地打造等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实施系列市州特色地方标准,打造优质文旅品牌,提升了文旅服务供给能力和品质,促进了区域特色化发展。四是行业组织全面参与。文化旅游行业的相关学会、协会、商会组织,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协调会员单位、行业专家,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开展标准培训、推动标准实施,营造了全行业抓标、制标、推标的浓厚氛围。五是企事业单位主动作为。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立足自身提升发展要求和满足社会期待,通过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旅游标准体系并有序实施,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旅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为地方文化旅游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抓好四个优势领域

近年来,四川在全面推动A级旅游景区、旅游住宿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实施基础上,推动天府旅游名牌(名县、名镇、名村、名品、名宿、名导等)、研学旅行、数字文旅、山地旅游等推动标准化制定实施的系列化,开展试点、示范引领,调动各方实施,形成共建共推大格局。一是“天府旅游名牌”系列,持续推进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授予省级荣誉,给予资金奖励和土地指标支持等,加之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品、天府旅游美食、天府旅游名宿、天府旅游名导等系列化评定,标准化实施达到了新高度。二是数字文旅系列,重点制定和实施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智慧旅游饭店建设指南》《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规范》等10余项地方标准,为实现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研学旅行系列,制定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服务规范》《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设计规范》,文化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持续联合召开研学旅行推进会,持续开展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大赛,为研学旅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四是山地旅游系列,针对四川山地特色和旅游发展新需求,支持四姑娘山开展山地旅游标准化行动,构建起了四姑娘山山地户外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有力推动四姑娘山开展山地观光、山地度假、山地户外运动体验等特色旅游发展,为打造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基础支撑,强化三个保障机制

文旅融合后,四川迅速制定了《文化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文化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制度机制,有力支撑了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创新发展。一是项目推进机制,在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前置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文旅行业发展阶段、公众游客需求方向、政府引导规范重点等基本规律开展标准化制定,针对性广泛开展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征求业界、相关业务部门意见的标准化立项需求,再经由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会开展立项论证确定,有效满足了基层需求、业务需求和发展需求。二是专业支持机制,适应文旅融合新要求,广泛吸引文旅行业的理论研究、应用操盘专业人员,成立了覆盖面广、专业权威的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由全国首个以“旅游”命名的高等院校四川旅游学院承担,为全省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人才支持。三是财政保障机制,在文化事业方面,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等标准化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与财政资金保障直接挂钩,各地结合自身财力情况,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经费保障标准。成都市设立“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包括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方面的项目,从政策上保障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及运行经费。

(四)注重融合,三个方向寻突破

按照以旅彰文、以文塑旅、能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发展要求,从三个方面推动。一是提升旅游标准的文化内涵。在地方旅游标准的制定中,明确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适时展现,比如旅游景区精细化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规范、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规范、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等众多地方标准,明确把挖掘展现文化内涵作为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文旅深度融合的标准制定实施。近年来,推动制定了研学旅游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设计规范、四川盖碗茶茶艺表演规范、蒙山茶艺龙行十八式等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地方标准10余项,在标准实施中有效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三是强化文化类标准的旅游载体应用。加大民俗文化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制定了长嘴壶茶艺表演规范和木雅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等10多项文化标准,为文化保护、文化传承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四川旅游极具特色的一道靓丽风景。

 

截至目前,针对四川文化旅游发展需要,共制定出台了省级、市(州)级地方标准165项,其中旅游标准154项,文化标准11项,囊括了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旅游住宿、研学旅行、智慧旅游、公共文化、非遗文化遗产等版块,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通过10多年持续推动,四川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成功创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省”,成都、广元、巴中、都江堰4个城市创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国色天香等9个单位成为全国质量管理标杆单位。同时,省级示范创建覆盖了21个市州70个县、直接参与标准化创建近200家、参与贯标企业2000多家、参与培训人员30万人以上。通过坚持标准化建设,四川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国文旅发展的优等生。

二、推动实践好案例

 (一)地区样板

1.阿坝的“熊猫级标准”

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主要充分依托阿坝州旅游协会,重点创建民宿、天然温泉酒店、非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非遗文化主题民宿、旅游购物场所、旅游团队用餐场所、导游员、讲解员、旅游饭店等9部熊猫级地方标准,对标等级高、中、低的划分归类为“金熊猫级、银熊猫级、铜熊猫级”,以此开展系列划分与评定工作,不断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用“阿坝模式、阿坝智慧”进一步高质量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一是抓特色,打造净土阿坝旅游品牌。以熊猫级标准为引领,突出阿坝民族地区特色,以“净土品质·天然温泉”为旅游品牌形象的温泉酒店品牌,以“藏羌文化+”融合创新的非遗文化为主题酒店、饭店、民宿、购物场所、讲解员、导游员等,树立了“净土阿坝”旅游服务大品牌形象。二是重引领,加强贯标用标力度。在茂县、理县、松潘县等城市举办住宿业面向企业人员对标培训,直接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在阿坝师范学院等汶川映秀镇对导游人员、讲解人员进行对标培训,培训达1000余人次;全面开展等级评定,评选出熊猫级酒店34家、民宿12家、温泉酒店2家,以及一批购物场所、导游员和讲解员。阿坝州依据9部熊猫级标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发挥了标杆引领作用。三是育人才,为评标工作提供权威支撑。在州原有专家库的基础上,加强与各院校、各专家团队的合作,州级入库专家已达到82名,集聚了一批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高精尖人才,为阿坝州旅游标准化建设把脉,为评标工作提供权威支撑。

2.巴中创建“全国第四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坚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相结合,推出了巴山小厨、民宿等地方标准,打造了光雾山景区等行业样板,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高位推动。巴中市委、市政府就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创建联合印发了《巴中市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并纳入了对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同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巴中市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对优秀的试点企业给予扶持奖励。二是保障资金。巴中市共投入3249万元用于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工作。同时,为加快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市、县(区)政府及有关企业积极针对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购物场所、旅游运输企业等涉旅企业举办培训30余场次。三是实施标准。坚持贯彻实施《巴山民宿基本要求与评定指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范》等标准,共成功创建了1个5A级景区、22个4A级景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8家星级饭店、3家绿色饭店、49家巴山民宿,完善了基础服务设施,丰富了旅游业态,制定出台了《“巴山民宿”管理办法》,规范了行业管理。自创建试点单位后,巴中市接待游客增长率全省第二,旅游收入增长率全省第四,2019年接待游客3422.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5.31亿元,接待人次增长16.55%,旅游收入增长22.60%,贡献率18%,试点零投诉比例96%。

(二)景区样板

1.峨眉山

峨眉山景区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峨眉山景区编制并实施了《峨眉山景区旅游管理服务标准汇编(试行)》,大力推动了峨眉山景区旅游高水平、高质量发展,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一是推动智慧化建设。峨眉山景区依托《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有序推进“云、管、端”一体化建设,与阿里巴巴、川大智胜强强联合,建成西南地区首个文旅行业云平台,全力保障峨眉山景区智慧化建设。二是开展全员标准化培训。为建立高效运转的景区旅游标准化内部审核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熟悉标准的内审员队伍,峨眉山景区常态化开展旅游标准化内审员培训,根据《峨眉山景区旅游管理服务标准汇编(试行)》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满意率100%。 三是技能比武提升服务能力。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本企业标准,联合开展“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大提升”技能比赛,筑实“三心三情”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第一产品。从服务礼仪、中餐宴摆台、中式铺床、电工技能、观光车驾驶技能五个项目展开比拼,评选出一批服务明星、服务能手、服务新秀以及优秀组织,从被动简约化服务项积极标准化服务。

2.四姑娘山

近年来,四姑娘山景区一直以山地户外运动体验为产品核心,力争打造成为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在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以标准化为抓手,通过构建、实施标准体系,全面推动四姑娘山景区的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

一是构建特色山地户外运动标准体系。为高效推动四姑娘山国际山地户外旅游目的地的创建工作,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了60余名专家学者,编制完成了《四姑娘山户外活动管理标准体系》。该体系主要基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从户外活动管理中心、户外从业机构、高山救援、山地户外赛事活动9个方向进行了相关标准的制定。二是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为突出旅游的差异化发展,将四姑娘山创建成首个以山地户外为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四姑娘山景区依据《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31部分:高山探险场所》等标准,健康有序发展越野跑、攀冰、攀岩、山地自行车、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赛事,于2021年11月,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三)旅游民宿样板

四川以标准化为抓手,以资格认证培育、酒店民宿结对为手段,率先开展了民宿服务认证与酒店民宿联姻等活动,多维度推动了天府旅游民宿的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打造旅游民宿集群。四川龙泉、彭州等地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陆续将民宿经济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展现立体山水画卷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用民宿点亮乡村,用经济创收振兴乡村,高水平、高标准打造了系列乡村旅游民宿IP,如“龙门山民宿”、“龙泉山民宿”等IP,涌现出许多有特色、有品味、有体验感的旅游民宿,旅游民宿产业集群效益逐渐彰显。二是开展民宿服务认证。11月2日,由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策划和实施的全国首批按《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GB/T 39000-2020)认证的民宿服务证书落户四川彭州。此次民宿服务认证主要从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可持续改进等方面对民宿进行综合量化打分,为民宿质量提升提供客观、独立、真实的第三方评价依据。三是开展酒店民宿结对。为促进成都旅游民宿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成都旅游住宿业协会以民宿品牌为抓手,以标准化建设为手段,推出了“酒店民宿联姻,促进品质提升”系列酒店民宿结对子活动,首批共结对联姻了成都西藏饭店与大邑锦府驿,四川岷山饭店与彭州无所事事民宿、成都新东方千禧酒店与卿宿青城·私汤森林民宿等22对酒店和民宿。以酒店的规范带动旅游民宿的专业化提升,以旅游民宿的特色促进酒店的产品温馨化创新,从而全面推动成都旅游住宿业标准化建设进程。

(四)图书馆样板

近年来,四川省图书馆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四川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总馆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等,经实施推广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

一是落实服务标准,推进标准化服务。在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基础上,制定《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延时开放、免费借阅、总分馆制、通借通还、阅读推广、公共数字化服务等图书馆标准化服务。重点加强对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业务辅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使其业务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开展服务。二是依托行业组织,推动评估定级提质。四川省图书馆联合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积极组织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发挥评估定级工作对四川省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做到全面评估、应评尽评。推进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全域拓展。以服务效能为导向,以整合书目、书籍、书费为内容,以总分馆制为骨架,以“八个统一”为手段,即:统一购书经费、统一图书采购、统一编目标准、统一图书配送、统一人员招聘、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平台、统一绩效考核。搭建全省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书目数据标准化、读者服务大数据化、文献资源可视化、文化扶贫精准化,着力提升我省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创新发展再向前

2021年,四川出台《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明确要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营造高质量文旅标准化发展环境,形成四川天府旅游名牌系列规范和指南,推动天府旅游名牌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模式与技术创新。聚焦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加强文旅标准化课题研究。依托可持续旅游国际标准,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山地旅游标准体系,助推四川四姑娘山、稻城亚丁、贡嘎山等地建设成为世界级山地旅游目的地。紧跟无障碍旅游发展优势,做好《无障碍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指南》《无障碍旅游线路设计指南》两项行业标准编制出台,加强无障碍旅游与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的有效结合,做出无障碍旅游的四川特色经验。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二是加强成果应用与转化。以景区精细化管理标准推动景区服务与管理质量提升。加大对四川的文化旅游地方标准制修订、宣贯、实施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指导行业协会、学会等行业协会编制发布系列高质量的团体标准,加大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向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转化,提高团体标准的应用范围。

三是加强专业化交流合作。完善四川省文旅标委会专家智库建设,积极发挥专家委员的智囊团作用。加强与其他先进省份的文化旅游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协同对接重庆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发展。加强与相关专业化标委会的交流与合作,在标准制定实施、标准化科研等方面加强联动。

四是加强运行机制完善。加强标准化工作的保障机制,做好人才、资金、平台等基础保障,建立标委会内部交流制度,常态化开展标准化学术沙龙、研讨会。积极发挥联合党委的作用,不断优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秘书处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标委会工作的引领作用,为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夯实基础保障,共助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作者:王燕林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