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如皑皑雪山拔地而起,晚上又如深沉夜空繁星点点;体现“蜀道”意境的“玻璃栈道”,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美丽的光影……近日,成都自然博物馆又迎来再一次“媒体探馆日”。
行车至成华大道十里店路,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比10层楼还高的奇特建筑。它位于成都理工大学校园西侧,与东风渠滨水公园相连,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策划、建设的文化地标项目。
据介绍,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项目是2018年国际设计竞赛的一等奖作品,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和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PelliClarke & Partners(佩里克拉克建筑师事务所)联合中标并实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历史文化和文脉在自然博物馆的设计中得以成功结合。
致敬蜀山六个“巨石”展现蜀山意境
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钢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共设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6大主题展厅。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等。
在现场可以看到,展馆建筑极具设计感,馆前设置了开敞空间与绿地,馆后则对东风渠堤岸进行了近自然状态的处理,为整个展馆提供了一个流水潺潺、绿意森森的“自然背景板”。
自然博物馆的设计概念之一是致敬蜀山。中建西南设计院总建筑师刘艺说:“设计以四川地区的山水形貌为创意起点,将挺拔巍峨的雪山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运动变化,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展馆的建筑主体由六个单体组成,采用了山峰与岩石的形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六个‘巨石’不是被安放在地上,而像从土地中生长出来,展现了拔地而起的气势。”
博物馆的外墙和内墙材料均采用石材幕墙,丰富了造型细节和纹理质感。外墙表面增加透光孔,在白天就好似雪山上的岩石斑点,在夜晚如同繁星点点,象征着自然界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
行走栈道的体验被带入博物馆内部空间
走进展馆会发现,四层楼的挑高空间中,没有一根垂直的立柱。站在中庭,抬头就会看到横亘在空中的天桥,这正是模拟了蜀山中的木质栈道。“我们将行走栈道的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肖波表示。
展馆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玻璃栈道。“从外面看,玻璃栈道像是漂浮在建筑上的盒子,它四面都是玻璃。行走在这里,抬头就可以看到蓝天,望出窗外就是与东风渠滨水公园融为一体的湿地景观,在视觉上可以和自然进行很好地交流和互动。”
在“好看”的背后,有大量的数据、实验作为支撑。此外,博物馆内将采用AR技术、全息技术、4D影院、球幕或VR影院等技术让“展品说话”、让“化石复活”,展教并重、互动探究、多元体验。这样的博物馆无疑将成为成都市又一个文化地标。
除此之外,馆内将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环境再造。这里既可演绎地球的诞生与地质环境变迁,又可展现生物进化和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还可进行时空漂移、文明史诗等科普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