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村党员、村民志愿者上山清理垃圾。 龙门山镇人民政府供图
您在旅游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对于网红景点的服务管理,您有什么好建议呢?扫描二维码,在稿件后留言吧。
2021年第一个小长假,免费开放的九峰山日迎游客2万人次,然而,沿途垃圾遍地、安全防护不足等现实情况也留下更多思考——
九峰山位于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宝乡境内,冬季白雪覆盖的美景在互联网上传播后,这个并未正式开发开放的景点,成为一处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的“野生”网红景区。由此,也带来刺眼的一幕:栈道人满为患,沿途垃圾遍地,野生猴子在垃圾堆里觅食……相关视频报道经川观新闻客户端1月5日首发后,网友们在谴责部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发出疑问:面对游客猛增的情况,九峰山的管理是否到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传播时代,大量网红景区的涌现,对我们的旅游发展机制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带着这些问题,1月9日、10日,记者再访九峰山,寻找答案。
雪山的隐患
走红的九峰山,不仅遭遇垃圾挑战,也面临着安全隐患
1月9日,记者来到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峰山脚时,满眼银装素裹,山路上最厚的雪堆可没过脚踝。尽管每隔一段距离都设置了垃圾桶,仍有游客将食品包装袋、食物残渣、口罩等垃圾随手丢在路边,破坏雪山美景。
而一周之前的元旦假期,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当天我们上山的时候是上午10点,山上到处是垃圾,几乎每一级台阶都有!”回忆当日的九峰山旅游经历,成都游客曹女士称很不愉快:所有垃圾桶全部爆满,还有很多垃圾溢出来散落在周围,上山栈道内外都是成堆的垃圾,把美丽的雪景覆盖了。尽管所有垃圾桶都满满当当,但没有看到有保洁员清理垃圾。
“只要车子停过的地方,一开走绝对是有垃圾的。”九峰山后山入口处的停车场引导员张先生告诉记者,元旦期间,停车场也是遍地垃圾。“我们没有专门清理垃圾的人,我们主要工作是引导停车,而且垃圾堆积快,靠我们清理不赢,也阻止不了有的人乱扔垃圾。”
垃圾清运人员没有及时上山这一点,记者此后从彭州市龙门山镇镇政府一位负责人那里得到证实。他告诉记者,九峰山目前尚未收取门票,加之山路险峻,节假日清运人员上山清运垃圾的难度非常大,导致垃圾无法正常清运下山,大量滞留在山上。
而对更多游客来说,让他们心有余悸的,是旅游安全问题。记者注意到,上九峰山有两条山路,其中前山入口是一条不到2米宽的石板路,一旁的护栏仅有两根横栏杆,栏杆与地面间有着约40厘米的空隙。而后山入口路面虽然比较宽,但却是泥巴路面,路面打滑且崎岖,道路两旁也没有护栏护网,不少儿童跑到路边的雪堆上玩耍,而雪堆外一两米处就是陡坡,安全隐患极大。
德阳游客李先生告诉记者,带孩子来这里玩雪,到了后发现山路打滑严重,也没有安全员维护,需要时时刻刻盯紧自己的小孩,“上山就有点后悔了,带着娃娃很害怕,担心脚一滑就滚下山去。”1月9日,记者上山时也是小心翼翼,尽管周末上下山游客不少,但缺少道路实时监控、正规劝导员和安全员,若有独行的游客不小心踩滑掉进道路之外的山林,应该很难被发现。
雪山的苦恼
没有进行正式旅游开发的免费景区走红后,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
对于游客吐槽九峰山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九峰山的管理主体——龙门山镇政府和九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也有着自己的委屈。
他们认为,节假日九峰山会出现一系列乱象,与游客呈几何级数增加的情况密不可分,这给他们的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经验来应对,不是一个镇、一个村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作为离成都市区较近的免费赏雪地,九峰山雪景的照片和视频被游客自发拍摄并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九峰山迅速成为一个网红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来,甚至有旅行社推出了九峰山一日游的旅游产品。
据事后统计,元旦假期九峰山日流量达2万人次。1月9日,记者再访九峰山时,日流量也达5000多人次。而据当地人介绍,按照九峰山现有的配套设施和人员配备,一天最多能够接待1000人次。在元旦假期,国家5A级旅游景区峨眉山接待游客也仅日均2万人次。
与游客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反差的是,九峰山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景区。
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九峰山范围很大,此次游客进入的区域处于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内,当前能允许少量游客进入该区域进行观光,但要进一步开发旅游,其旅游发展规划必须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的审批备案。
龙门山镇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由于旅游发展规划一直没有审批,九峰山还处于未开发状态,目前虽然建有简单的石梯和护栏等,但所能配备的环境维护人员非常有限。“暴增的游客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判,第一次遇到如此量级的游客涌入九峰山,没有经验,人手也不够。”该负责人说,镇政府虽然制定了假日应急预案,但因经验欠缺,预案作用不大。现场虽然联动了镇派出所民警维持秩序,但人手也有限。
九峰村村支书彭资贸告诉记者,当发现游客太多,必须要限流时,村民们也在山脚下劝返游客,但毕竟不是职能部门人员,号召力不够,游客旅游意愿又很强烈,已经到了山脚下的游客,一般不愿意返回。
谈及垃圾清运问题,彭资贸更是烦恼:“从1月6日开始,我们村党员干部带领40多个村民上山捡拾垃圾,用背筐、垃圾袋等运到山下,再由龙门山镇1辆垃圾清运车以及2台拖拉机运走;花了三天时间突击清理了90%的垃圾。这几天清理垃圾的人工费和拖拉机租赁费,估计在6万元左右。”“这次是单独的项目费,因为两条山路长达十多公里,平时没有钱请保洁员负责这么大范围的保洁任务。”
最新进展
九峰山或将探索垃圾银行模式
在连续数天匆忙应对后,以后如何做好九峰山的服务管理工作,当地相关部门也有了更多的谋划。
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峰山区域内下设四个保护站,10余个野外工作人员巡查300多平方公里,保护力量相对薄弱,当前已在该区域设立了入区须知告示牌和人为活动监控摄像头。下一步生态管护岗位和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正在制定当中,通过规划的制定,九峰山的管理将纳入有序、规范的轨道。
九峰村村委会负责人表示,在这次集中清理之后,会考虑设置常态化管理机制,比如派出村民巡山,此外,也将借鉴海螺沟景区的垃圾银行模式。“进山的游客每人交10元钱的垃圾清理费,如果下山时把自己垃圾都带出来了,这笔钱就退还。”
龙门山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增加九峰山上山道路的日常卫生保洁人员数量,增添垃圾桶等相关配套设施,启动“文明旅游从带走垃圾开始”主题活动。同时,该负责人也坦言,九峰山属于风景名胜区内,虽然镇政府在环境管理上要首担要责,但还是需要多方职能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仅仅依靠镇、村两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网红”景区进行日常管理,力量和效果都有限。
思考
旅游发展模式正在变服务管理要尽快跟上
实际上,遭遇管理难题的网红旅游地,不仅仅是九峰山一地,也曾有网友反映雅安牛背山、都江堰市龙池镇、成都东部新区丹景台景区等网红景点的旅游乱象。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旅游发展模式正在变化,也呼唤着旅游服务管理机制的革新。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陈乾康:
现在知名旅游点的诞生方式跟过去有很多大不同,但我们的旅游发展机制、服务方式却还是传统的。过去开发一个景点,是开发方在媒体上大力宣传,旅行社积极推荐,慢慢打响知名度,在这个过程中,游客量逐渐增加,管理逐步完善。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网友在网上拍点照片,写点游记后,不少原来“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景区出现,一跃成为网红景点,游客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于这类网红景区的服务管理如何迅速跟上?如何有效整合市场、职能部门、旅游者各方的力量?这都是需要求解的现实问题。
免费不等于免责。各地既然借互联网为自己获得了关注度和流量,就应该顺势适应互联网带来的人气,革新管理方式。特别是对于“野生”网红旅游点的服务管理,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村、一个镇的事情,上级政府应该建设、运用相应的应急管理系统,做到科学管理和应急处理。“比如发挥县级智慧应急系统的作用,做到更精准地预测、提醒;联合多个职能部门采取限流、分流等有效措施,缓解人流暴增带来的多种问题。”
省旅游协会有关负责人:仅靠呼吁游客素质提升,无法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美丽山景被垃圾破坏,既与游客不文明行为有关,也暴露出部分网红风景区应急机制不足等问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针对薄弱点,采取必要升级措施,比如对网友旅游动向的把控度应该更高更及时,对一些在网络上热度较高的网上旅游点,应该提升服务管理层级,集合多部门力量做好应对预案等。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立华:
龙门山镇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村民有发展农家乐的历史传统,有一定游客接待能力,但景区旅游开发规划应该尽快跟上,至少在公共设施、环境配套等基础服务和治理上要先行落实规划。(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艺茂 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