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我国旅游业也迎来发展新机遇。休闲度假正逐渐取代观光游览,成为旅游的主流。多次到访同一旅游目的地、深度游一地,正成为许多游客的新选择。而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如何吸引游客多次到访,将成为其旅游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当地旅游业不断升级的现实要求。
深度游中看发展
深圳是家住广州的谭小姐常去的城市。“过去,我常从深圳过关去香港购物、旅游。在深圳华侨城玩过一次之后,我喜欢上这座城市,这里的旅游娱乐资源和设施别具特色,我开始关注、了解它。”时尚、文明、快速,是谭小姐对深圳最深的印象。随着到深圳旅游次数的增多,谭小姐开始尝试发现“身边的美景”。“我曾在一个周末去探访深圳龙岗的甘坑村,那是一个古老的客家村庄,那里既古朴,也有现代化的商业气息,很特别,也算是了解深圳的另一个窗口吧。”
的确,深圳地位特殊,从深圳旅游业的发展中亦可见中国旅游业发展变迁的历程。1983年,广之旅推出“特区游”,满足了人们到经济特区深圳看一看的心愿,走进锦绣中华景区,“一日游遍中国”,成为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国内游项目。经过近40年的发展,如今,凭借便利的交通,深圳可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1小时通达,以休闲度假、海滨美食、自然探索、文化体验等为主题的深度游产品,正成为深圳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在中国,旅游业正成为人们了解一座城市、见证一座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途径。从今年“十一”期间人们的旅游状态中,我们不难发现,行前针对目的地城市的历史文化做充足准备、在一座城市多停留几天、去当地人常去的地方休闲等,正成为中国游客旅游的新特点。以往中国游客给人留下的“拍拍照、吃吃饭、购购物”的刻板形象正在改写,“到此一游”式观光已逐渐为深度探访、融入当地的新旅游方式所取代。
西北地区的新机遇
今年“十一”假期,中国旅游业成绩喜人。其中,西北地区旅游更是表现突出。“到西北去”正成为国内游的热门。不久前,马蜂窝发布的“中国新秘境”玩乐篇景区榜单中,前50名中西北地区的景区占了17个。数据显示,“十一”期间,西北地区旅游热度增长了400%,国庆期间,西藏、青海、贵州、新疆等西部线路大受欢迎,茶卡盐湖、艾肯泉、东台吉乃尔湖、“中国版66号”U形公路等,人气高涨。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是我第一次去青海旅游的真实写照;第二次去,我找了一个当地人做向导,还在草原牧民家住了几天。如果有机会再去一次,我会选择只去青海湖,在那里等候日出、仰望星空。”供职于北京一家媒体的张俊这样介绍他的西北游经历。在他看来,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壮美,值得多次前往。“每一次去你都能发现不一样的美,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近年来,像张俊一样,为中国西北地区美景所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短视频风行之后,西北地区的旅游风光片得以大范围传播,许多人在“云游”之后,选择实地前往。
多次去过西北地区旅游的人们发现,西北地区的旅游硬件设施正逐年完善、提升。高铁、高速公路等的建设,使得当地的交通条件更加便利,可到达性更高;此外,一批高品质酒店、民宿等选择在西北地区落地,当地的食宿条件得以极大改善。而西北地区自身优越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则赋予了其开发个性化、特色化深度旅游产品的先天条件,例如自驾、露营、沙漠宿营等,这些都为西北地区发展深度游带来了新机遇。
以品质求突围
机遇已然摆在眼前,挑战也与之相伴。对于大多数旅游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的地区而言,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同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更多的是如何突破自身既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走高品质发展之路,已成为旅游业界公认的“出路”。在此过程中,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尝试。门票价格是很多游客做行前决策时的重要考虑因素,高门票常让人“望而却步”。近来,一些城市先后对门票依赖型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山西全省国有景点免费、河北正定部分景点免费、全城停车免费等,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开放度。事实证明,这些举措的确对吸引客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放弃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倒逼旅游目的地开发更有吸引力、品质更高、附加值更高的旅游产品,从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吸引更多旅游目的地周边的游客多次“复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