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广大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让经济发达起来的任务还很艰巨。《意见》提出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等措施,这对于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带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特色小城镇是区域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支点,是推动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在现代城市群经济格局中,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带动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特色旅游小城镇体系,是西部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西部地区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有非常突出的资源优势。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共12个省区市,以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地理空间分布上涵盖中国的西部和西南区域。这些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多样、自然景观瑰丽多姿,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有独特的环境基础;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建设特色旅游小城镇有深厚的文化基础;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批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建制城镇、产业园区、文化园区等特色小城镇体系,奠定了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基础。
特色旅游小城镇在构建现代新型乡村经济体系、拉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西部地区区域面积广大,城乡格局相对分散,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大城市、中心城市对广大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相对较弱,这就更需要以在城乡格局体系中起着重要支点作用的众多小城镇为依托,通过产业拉动、公共服务辐射等来形成乡村经济发展集聚片区,或打造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体系,综合带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现代乡村经济正在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路径的发展模式转型。而旅游业不仅是拉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由于其自身有很强的渗透和嫁接能力,还能够与农业、林业、水利以及乡村文化、民俗和民族风情等融合发展,形成新的附加值更高的新型业态,对于重构乡村产业体系、优化乡村经济结构能够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
特色旅游小镇能够有力促进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效对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旅游小镇的主要业态是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服务对象是外来游客。从旅游目的地供给体系建设的角度看,旅游小镇建设除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态组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信息服务与通信、医疗、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这些设施及相关服务既服务于外来游客,也服务于当地居民,具有双重功能,这有利于加快西部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总之,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对于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来说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意见》强调,推动西部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要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水平策划,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显著、业态丰富、产品多样、服务优良的旅游小城镇,并使之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