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皮影、幺妹灯……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都江堰分会场热闹不已,浓郁的非遗特色吸引大量中外游客。走进四川省都江堰市,无论是在青城山、都江堰等主要景区,还是灌县古城、壹街区等城市旅游点,又或柳江、大观等乡村旅游点,各地游客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推进全域旅游的过程中,都江堰市坚持“景城一体”发展理念,着力提升青城山、都江堰两大核心景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大力完善城区的旅游功能、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不仅让境内外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也让当地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切实获益,走出“景城共建共享”创新之路。
核心景区持续提质
“这里的变化让人欣喜,景区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常驻成都的某外资企业项目经理安德森多次来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令他感慨不已的正是景区的厕所。在景区第三卫生间里,各类设备一应俱全,大大方便了特殊人群;节假日临时启用的“女性专用卫生间”,极大缓解女性如厕排队问题。
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只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举措之一。近年来,作为都江堰市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和重要支撑点,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多管齐下,让5A景区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高尚介绍,景区引入OSM现场管理体系,将标准化体系贯穿景区各项工作,动态管理监督标准、全过程跟踪问题整改,让景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得到有力提升。“以今年春节假期为例,我们收集到有效问卷1693份,问卷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达到98.58%。”
此外,“一部手机游都江堰”将都江堰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在线预订、旅游数据查询、攻略推介、咨询投诉等功能,并同步上线英、日、韩、德、法等多国语言版本,备受境内外游客好评。
城市服务功能完备
短短数百米的都江堰市西街,以质朴的风格吸引着大量游客驻足留影,成为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位于建设路白果巷的熊猫驿站,以大熊猫和绿竹作为主题元素,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座大熊猫生态家园。在都江堰市区,遍布大街小巷的当地特色美食,让来自全球各地“吃货”们大呼过瘾……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打造,如今,都江堰城区内随处可见各类川西特色建筑,其中公交车站、报刊亭等公共服务设施多以木质材料修建,酒店客栈基本以当地的水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为主题。整个城市呈现“千年古堰”“道源胜地”的浓厚氛围,让人感觉身处一座大景区之中。
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都江堰市先后引进成都融创文化旅游城、蓝城文创小镇、大熊猫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等36个文旅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917亿元。仅去年,该市就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统筹整合涉旅资金投入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亿元。依托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成熟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体系,都江堰市还完成了多个部门的数据整合,全市旅游行业的智慧管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说:“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都江堰市大大丰富了旅游业态和产品,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改变了此前单纯依靠两大核心景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民参与主客共享
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得益于今年5月完成的票务系统升级改造,各地游客在都江堰景区门口排队的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新升级的票务系统实现了刷身份证、刷脸购票、检票、进园,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便捷了广大游客。重庆游客胡敏说:“刷脸购票真的太方便了,都江堰景区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让各地游客得到了更加丰富和舒适的体验,也使都江堰市百姓获益良多。
上海援建的都江堰市“壹街区”,有机融合了川西田园风貌和上海里弄风情,充分体现出城市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并存、居家就业与旅游休闲兼顾的特点。“这些年发展全域旅游,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民杨灿说,“这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可供我们游玩的地方也多了,而且基本都是免费开放。”
眼见都江堰市旅游业日益火爆,市民丁勇拿出一大笔资金对自家位于银杏社区的住房进行改造,开起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悟空”民宿。“不少人看到‘钱’景不错,都来向我咨询。为此,我专门注册成立了一家民宿管理公司,今后将以技术输出的方式帮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
数据显示,2018年,都江堰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33亿元,同比增长31.86%;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5%。今年以来,游客在都江堰的平均花费同比增长14.45%。在“景城一体、共建共享、全民参与”的理念下,截至2018年底,都江堰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已超过10万人,旅游业吸纳就业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34.4%,主要涉旅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以上。
全域旅游发展让都江堰市旅游业迸发全新活力,“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在都江堰市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