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王国权陈微朱晋宏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健康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养旅游顺应了大众对健康养生、康体保健的追求以及旅游消费升级和高品质生活的转型需要,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相较于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康养旅游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国内康养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文化+科技”为提升路径,将有效带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化:康养旅游的开发基础与内核
国内部分生态环境资源相对不够突出的地区,深挖文化资源可弥补资源缺陷、突破发展瓶颈。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含了许多保健养生、健康生活的理念和哲学,已形成了一套康养文化体系,由此衍生出的中医药、武术太极、养生功法、素斋禅茶等,均可作为康养旅游的开发基础。深挖这些康养文化资源,与时代相结合,可以孕育出许多康养旅游的特色产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比如,安徽齐云山结合道教养生文化和乡村旅游开发出一系列乡村道教养生旅游产品,以听道乐、品道茶、观道场等为代表,并定期举办道教文化旅游节;河北新奥集团融合禅宗与中医养生精髓,打造以“德、食、功、书、香、乐、花”为载体的新绎七修酒店,将七修特色养生产品与酒店的住宿、餐饮、会议、康乐等业态巧妙融合,形成以七修养生为内核的中国养生文化酒店服务体系;山东威海的文登华玺大酒店打造出老子养生文化主题宴。中国丰富的健康养生文化与康养旅游已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要素的融入不仅提升了康养旅游的品质,而且满足了旅游者的更高需求。全球康养研究所(GWI)对此指出,康养旅游不能够只是千篇一律的体验。挑剔、老练的康养旅游者对目的地提供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很感兴趣,这些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可以建立在治疗实践、古代风俗、精神信仰、自然资源、传统建筑、街景氛围、本地食材和烹饪传统、历史和文化等之上。
不仅如此,文化作为康养旅游的内核与根基,是康养旅游产品持久竞争力的源泉。康养旅游的重要特质是拥有完整的健康促进路径,即旅游者通过康养旅游实现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放松和愉悦,涵盖了健康、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养生以及患病人群的康复医疗。从历史传统上看,中国更强调“养”,而不是“疗”,即“治病于未病”,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养”是以“养心”为本,包括针对性、持续性和潜移默化的习性养成,因此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者需要提供更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理念,提供可以被旅游者认可和接受的思想观念、文化体系。因而,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赖于对旅游者康养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就康养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而言,“养眼”的观光系列产品通常属于低端产品,“养身”的休闲系列产品属于中端产品,“养心”的文化系列特色产品可以有效提升康养旅游的内容和品质,属于高端特色产品。因此,要不断提升康养旅游的文化含量,发展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高康养功能的康养旅游产业,从而塑造独树一帜的中国康养旅游模式。
科技:引领与赋能康养旅游发展
科技是促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途径。康养旅游的发展与高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密不可分。康养旅游目前主要分为医疗导向和康养导向两大类,医疗导向型主要指医疗旅游,包括精密体检、干细胞疗法、心脏搭桥手术等医学治疗;康养导向型主要包括养生度假、瑜伽推拿、温泉药膳、运动冒险等。因而就康养旅游的科技要素而言,也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科技,包括中药材研发、医疗技术完善、医护器械升级等;二是康养科技,包括探险等运动类的装备保障、美容产品的研发等。对于医疗旅游来说,科技升级将有效提升市场吸引力。从当下全球市场看,美国、德国、瑞士、日韩、东南亚、俄罗斯、印度等均是世界闻名的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的科技水平尚有明显差距。未来随着国内医疗健康产业科技研发力度的加大、科技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吸引海内外的医疗旅游者。
目前,我国康养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随意效仿、缺乏创新等现象,甚至还有“轻研发,重推广”的短视行为,已成为掣肘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康养旅游企业需要走科技引领的发展道路,以科技和创新作为突破口。例如,湖北宜昌东阳光冬虫夏草公司经过十年艰苦研发,实现了冬虫夏草的产业化仿生态抚育,不仅实现了行业上的领先突破,提高了人们保健养生生活的品质,也将带动康养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延展。旅游产品的研发要契合消费者需求,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养生体验需求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将会成为未来我国康养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同样是赋能康养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康养旅游供需双方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此提出,康养旅游的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可以走大数据驱动和科技支撑的道路,在现有系统上增加医疗、保健、疗养、药品等场所、项目和服务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专业性,从而使市场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被康养旅游者接收。
康养旅游目前已得到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深挖文化内涵、加大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