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进一步将民族文化利用起来,与旅游相加相融,则既能提升景区“颜值”、增加吸引力,又能满足游客文化诉求
□马全和
当前,我国1万多家A级景区每年接待大量境内外游客,不断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在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旅游景区在产品创新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旅游景区如何满足大众从“有没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的新期待?
再美的风景若一成不变,总是一副“老面孔”,必然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让景区保持活力和吸引力?比如,若能进一步将民族文化利用起来,与旅游相加相融,则既能提升景区“颜值”、增加吸引力,又能满足游客文化诉求。大量实践已经证明,民族文化与旅游市场牵手,可以释放“乘数效应”,推动文旅共荣。
让民族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并非简单地做加法。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做民族文化的文章,需要去粗取精,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在取舍中构建可供游客欣赏的民族文化精华,将旅游景区变成民族文化的“大课堂”“大舞台”,传播民族文化正能量。让人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感受文化品位,感到游有所值。
让民族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需要搭乘现代科技“快车”。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采用了3D动态展示方式,一下子让艺术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令观众为之惊叹。民族文化可以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将真实文化场景与虚拟世界无缝连接,让游客收获独特体验,景区则可依托于此成为游客愉悦身心、放松心灵的驿站。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民族文化与旅游可以加速融合、全方位融合,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让民族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需要管理跟得上。民族文化要有恰当的艺术表达,因此,景区应当增强责任感,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下绣花功夫,加快民族文化与旅游相融进程,保证民族文化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在游人面前。要打造景区中的文化风景,更好激发游客对景区的兴趣,提升景区影响力。
总之,民族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可以让景区充满活力,可以在游客心底播散热爱民族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