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延波张翠娟侯平平
当前,我国已步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旅游消费升级、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都为旅行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与新挑战,旅行服务企业要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前谋划布局,方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趋势
一、旅游成为一种异地化的生活方式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日益突显,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异地化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游客对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越来越不买账,更期待深度体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游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在观光游览的基础上,衍生出亲子、医疗、体育、研学、休闲度假、商务、移民、海外置业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在此消费背景下,单一的传统旅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加强异地生活服务供给成为旅行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旅游消费升级,个性定制成趋势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旅游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复存在,市场竞争者众多,形成了完全的买方市场,游客越来越挑剔,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与差异化,但当前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将成行业发展趋势。对旅行服务企业而言,深挖特色领域潜力,积极主动地适应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品质化是关键
品质是旅游业的灵魂,2018年“优质旅游”被提上日程,我国旅游消费迎来品质旅游新时代。但当前我国旅游业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方面中等收入阶层崛起,旅游产品供给无法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旅行服务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加快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走品质化发展道路,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旅游业培育为最具影响力的幸福产业,建设现代旅游强国最主要的路径。
四、加强资源整合,布局全产业链成大趋势
旅游企业立足的根本在于产品和服务,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可以有效盘活各项资源,畅通产业链条,缩短供应链提升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与服务质量,降低旅游产品成本,从而提高旅行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早期旅游批发商重视线下资源、OTA重视线上渠道,随着各企业逐渐做大做强,构建从资源到渠道的全产业链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应对策略
一、坚持服务增值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旅行社业依靠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商业模式,传统旅行社普遍处于市场份额被挤压、利润缩减的困境,并被一度认为会被在线旅游企业所取代。但是,从携程等OTA巨头频频布局线下的动作来看,线下旅行社在服务上的优势是无法取代的,互联网冲击的是传统旅行社的中介服务,而无法撼动其在“增值服务”上的地位。因此,旅行服务企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增值战略,培育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修炼内功,深耕产品与服务,通过令人信赖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信任,同时顺应消费者日趋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展企业服务项目,从而提升企业效益。
二、加强异地化生活服务整合策略
随着旅游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除“机票+酒店”等标品外,游客对景区门票、休闲娱乐、交通接送等“吃喝玩乐购”方面的碎片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目的地碎片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围绕游客在目的地的碎片式服务需求,加强异地化生活服务整合策略将是未来旅行服务商的发力点。所谓的异地化生活服务整合策略,是指为满足游客在目的地的碎片式生活服务需求,加强目的地资源的布局、变革传统产品的供应链模式,以实现高效、及时的整合供应。对旅行服务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并购、自建等方式,将旅游目的地生活服务产品要素供应商纳入供应链条,构建弹性化需求供应链。
三、实施社群化策略以更加贴近用户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社群,处在社群中的消费者对旅游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实施社群化策略,争夺C端流量,提高用户黏性,成为旅行服务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对于线上旅游企业来说,随着马蜂窝等UGC类企业向着一体化产品交易平台发展以及以携程为代表的OTA巨头加强社交平台的建设,在线旅游平台呈现趋同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在线旅游社交必然需要打破同质化竞争,向个性化发展。对于线下旅游企业来说,需要突破传统的“在旺市开门店”的思维模式,布局“小而全”的社区门店,以更加贴近用户群。具体而言,利用社区与旅游业的跨界合作,建立社区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以平台为载体,构建集旅游服务、社区生活、主题活动、文化交流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消费形态为一体的社区旅游生态圈,真正做好旅游“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体验。
四、实施旅游IP策略,构筑品牌长效吸引力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品牌战,极具个性化和高识别度的“旅游IP”显得尤为重要。旅游IP的本质是指拥有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且受到游客广泛好评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对旅行服务企业而言,要打造自身的超级旅游IP,一要不断完善企业产品与服务,在顾客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二要以创新为动力,将旅游IP理念应用到产品、运营、营销等各个方面,在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与品牌形象的同时,不断更新迭代产品与服务,从而维持品牌长效吸引力。(本文作者为中国旅行社协会、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