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对此,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认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特别是民间资金投资于乡村,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保持乡村特有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行动方案》在激发乡村旅游发展主体活力、优化配置乡村旅游资源要素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举例,依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流转放开”的国家政策,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具有一定规模与一定年限的集体土地与宅基地的经营权,需要乡村集体组织如村民委员会等,主动组织或代表村民与乡村旅游投资企业合作,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进行合作开发。旅游投资企业也要积极让乡村集体组织与农民分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原来‘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适应旅游者综合性需要,发展为具有规模经济与品牌经济特征的现代乡村旅游业。”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吴丽云表示:“《行动方案》针对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本、环境、产品和人才等问题提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对未来几年乡村旅游在获取发展资金、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激发乡村供给潜力等方面做出指引。”在她看来,乡村旅游发展中,基础设施是核心短板之一,方案提出PPP模式、公建民营等,有利于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盈利能力差等问题。
此外,吴丽云认为,《行动方案》提出的鼓励农户自己开展民宿,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租赁开展民宿,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和社会投资机构投资发展民宿的意愿。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可以将更成熟的经验、更规范的管理、更丰富的内容设计带入乡村,可对农户发展民宿形成带动效应,完善各地乡村旅游供给,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
针对《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吴丽云说,要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金融支持政策及方案,梳理亟须建设的基础设施,制定分级、分类的建设指引,对于不同类别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采用PPP模式或是公办民营模式给予明确引导。“对农户、村集体、社会资本投资民宿和乡村旅游项目给予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在保障安全、合法运营的前提下,对于乡村旅游刚起步的地方,要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鼓励发展;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地方,要进一步引导各投资运营主体提升品质、优化供给。”
“在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方面,核心点在于‘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切防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和短期效应,发挥外部专家和当地民俗民艺专家的智力作用,规划有效的乡村旅游方案。”崔志娟认为,这个过程中,重点在于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创新能力,深度挖掘乡村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整合乡村已有的存量资产和资源,以体验式旅游为主,增强游客黏度。以社会文化效益为根本、经济效益为龙头、生态效益为保证,设立相应的标准化指标和绩效考核标准。此外,金融机构要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投资收益点,评价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以项目为基础创新金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