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深挖文化内涵方能成就有诗的远方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18-08-24    浏览次数:117

    □刘勋

    据报道,近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2018上半年全国省区市文旅行政部门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榜单中,云南省文旅行政部门除美誉度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均值,综合影响力排名倒数第3。云南是我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省,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且文旅融合发展起步较早。然而,纵观云南上半年文旅产业的宣传效果,并未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众多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待字闺中”。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很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游客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逐步由观光游向深度游过渡。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饱览自然风光,还希望在旅途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很多年轻游客心中,旅游就是要有诗和远方。如果不注重对旅游文化的挖掘,就有可能错失发展良机。

    近期一些“网红城市”和“网红景点”层出不穷,不少“网红”景点本身并不是景区景点。如重庆著名的“轻轨穿楼”,这处本地市民习以为常的景物,对外地游客来说却充满吸引力。它既体现了山城独特地貌,也体现了建筑文化之美,自然环境与人民智慧实现了完美融合。一旦默默无闻的景区被赋予独特的文化标签,就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文旅融合不仅需要互联网助力,还要有文旅主管部门的监管和引导,对“网红”带来的客流要有先知先觉,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魅力。

    数据显示,云南省文旅行政部门的新媒体影响力不高,部分账号处于无运营的僵尸状态,如旅游行政部门的微博账号@云南旅游发布厅的最新更新时间停留在2017年9月。新媒体宣传阵地的缺位,无疑会削弱发布信息、引导民众的功能。因此,旅游发展不仅要在规范性、法治化上下工夫,严厉打击旅游市场的违法乱象,还要高度重视对旅游文化的挖掘宣传,让游客从眼睛到心灵都经受洗礼,例如云南抗战文化、爱国主义文化、民族文化等都可以与自然风光相融合。

    旅游景观无论怎么险峻奇特、风光秀丽、巧夺天工,如果没有文化的加持便很难获得持续关注。因为文人骚客的讴歌赞美,以及白娘子的美丽传说,杭州西湖举世闻名,同样因为诗人张继那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寒山寺成为趋之若鹜的景区,还有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等,都是因为文化的力量才使旅游资源散发出永恒的魅力,成为有诗的远方。

    旅游发展不仅要在规范性、法治化上下工夫,严厉打击旅游市场的违法乱象,还要高度重视对旅游文化的挖掘宣传,让游客从眼睛到心灵都经受洗礼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