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跑偏” 存奢侈化景观化倾向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8-06-19    浏览次数:84

     建设森林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最直接体现,目前正在各地蓬勃兴起。有观点认为,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完成,森林城市建设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多省采访发现,目前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有所“跑偏”,存在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等问题。

  奢侈化:城里一平方 山上一亩林

  “城市绿化的成本按平方米计算,山上造林的成本按一亩计算。”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对当前森林城市建设奢侈化现象的一句形象概括。许多基层林业和绿化工作者反映,园林部门在城市建设和管护小块绿地的资金,足够林业部门在山里新造大片树林。记者采访发现,在“大树进城”现象基本被遏制后,当前奢侈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高碳化、反复化和随意化。

  一是“排出的碳比吸收的碳还多”的高碳化。沿海某省一位专家介绍,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对自然地形进行大刀阔斧的挖、填、搬,还有一些城市在绿化时采用以灌木、草坪等地被植物为主的规整式配置,为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必须定期进行修剪。“比如很多道路隔离带,为了保证景观效果,每平方米每年的成本在800元以上,其中维护成本就占了70%。”湖南省益阳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杨立华说,这些成本高昂的绿化,非但不能达到低碳、生态的效果,反而由于需要大量机械操作和人工管护,释放了更多的碳,与森林城市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是“种了砍、砍了种”的反复化。一些城市热衷“树种升级”,甚至到了“升一次级,升掉一片林”的程度,与十九大报告中“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背道而驰。记者在中部某省会城市了解到,该市的中心主干道在30年间,已经换了好几代行道树。“从1986年的悬铃木,到后来的大叶女贞,再到美国秋红枫,即使专家论证没通过也仍然要搞。”一位知情专家介绍,每次全城大“升级”,城区的树冠率都会骤降20%。

  三是领导喜好带来的随意化。“今天栽树、明天乘凉”是很多地方领导普遍存在的心态,这导致常常出现不重自然规律,只重长官意志的现象。中部某省林科院一位专家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在他参加的某次绿化项目评审会上,当事方竟然连树种名字都没搞清楚。“我们做过很多绿化项目的规划,但能完全付诸实施的少之又少,科学的规划让位于领导意志,成了‘墙上挂挂’,最终种出来的树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极大浪费。”他说。

  媚外化:别人的都好 自家的都差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尽量使用乡土树种和本地植物本是业界公认的基本原则,但很多地方却总觉得“别人的都好,自家的都差”,盲目引进不适宜当地环境的省外甚至国外树种。由此导致诸如南方热衷草原风光,中部热衷沿海风情、不同城市的市花市树雷同等现象。

  首要表现就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沿海某省一位专家介绍,前几年某市因为刮台风,倒了60多万株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了大量诸如凤凰木、羊蹄甲等抗逆性差的外来树种。这些树种每棵的价格在两三千元以上,由此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位专家还介绍,该省不少地方曾一度刮起过“桂花潮”,不惜把各自城区的老行道树换成桂花树。“虽然桂花是十大传统名花,也有自己独特的好处。但生长速度慢,生态效益弱,而且价格不菲。”他介绍,到最后又不得不换回来,大大延缓了生态效益的体现。

  第二个表现就是热衷跟风。“在长江以南,以香樟作为市树的城市有几十个。”原全国森林城市评审专家组成员、安徽农大教授吴泽明介绍,实际上对于很多城市来说,香樟、桂花、石楠等都是外来树种。如今,很多苗圃里这样的苗木已经严重过剩。湖南省绿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裴小明说:“据我了解,目前湖南全省苗圃积压的各种苗木有数百万株,总价值超过十亿元。”

  媚外化还有一个表现是片面、过分强调森林覆盖率。益阳市委书记瞿海认为,现在生态、绿色、森林这些字眼很时髦,部分干部为了一味追求“绿色政绩工程”而贪大求全不顾当地实际。长沙市一位专家指出,像杭州、福州、长沙等森林城市,本身森林覆盖率就高,但一些城市在先天条件和资源禀赋并不优异的前提下,对森林城市狭义理解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并以此作为唯一标准,简单模仿对比,从而造成“森林城市大跃进”。

  景观化:只管好看 不顾好用

  森林城市的本质是通过营造城市森林,形成一个“近自然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来实现城市宜居,而一些园林式的景观只是起辅助作用。但目前不少城市却本末倒置:重视外在景观打造,忽视生态系统建设。一些绿化项目“看上去很美”,但不仅无法让市民置身其中,也无法充分发挥生态效益。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绿化项目让群众没有“绿色获得感”。一些城市随处可见的“平面绿化”,毫无“人在林中走”的立体感可言。中部某城市的某大道长十多公里、双向8车道,尽管两侧绿化带从起点延伸到终点,但几乎全部修建成高于路面的花台。走在这条气派的大道上,表面上看着绿化做得很好,但完全无法进入。雨天不挡雨、晴天不遮阳,体验很不好。

  还有一些城市,觉得之前保留下来的树不好看,就换成整齐划一的树种,甚至搞一街一树改造,不仅完全不顾市民多年对老树形成的感情和相处方式,也把良好的生态效益给“改”走了。“一棵数十年的老树,生态效益要比同等树冠的小树高出200倍以上。在涵养水源,保护地下微生物等方面老树也都比小树强。”一位专家说。

  二是城市与森林仍未完全形成和谐共生的整体。受访者指出,部分城市在改善交通疏解拥堵的过程中,常常喜欢大肆砍树毁绿。还有一些沿海城市,原本能够防风固沙,又适合盐碱地的木麻黄树,为了所谓景观,被大量砍伐,都是十分错误的作法。

  去年夏天,中部某市遭遇洪水围城,几个之前以湿地风光为卖点的楼盘进水严重,一些小区地下车库被全部淹没,地面积水深达一米以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城市湿地的房地产开发非常火热,但很多楼盘没有留出足够的湖岸空间、建设密度太大。只注重了城市森林的休闲、美化功能,忽视了防浪护堤和水土保持功能,未能将城市里的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