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从2014年开始,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占全部旅游接待人数的1/3,而且有许多游客已经将乡村旅游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每过两三个月,甚至每个月都会到乡村休闲几天。乡村旅游带活了一批乡村,一些年轻人原本已经外流,在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以后,年轻人又回乡开始从事旅游接待,已经开始衰落的乡村重新焕发了生机。乡村旅游对于减贫、乡村振兴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在看到一些地区乡村旅游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旅游面临的困难,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审慎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首先,乡村旅游不可能遍地开花。成功的乡村旅游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比如一些地方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合人们休闲或度假;一些地方有着浓郁的乡村文化,适合人们观赏和学习;一些地方有良好的乡村设计,充满了乡村的美感;还有一些地方有良好的乡村知识体系,适合小孩体验农村生活。不管有多少城市人向往农村生活,选择乡村度假和休闲,愿意体验乡村生活,相对于广大的乡村,游客仍然是有限的,不可能充满所有乡村,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会首先被人们选择。
尽管没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乡村也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人为地改造和适度的宣传发展乡村旅游,但是这需要非常好的设计和市场宣传。一些地方不顾实际情况,不做市场调查,仅凭主观意愿盲目开发乡村旅游,设计雷同,缺少新意,往往会陷入失败,最后投入打了水漂,农民不仅不能致富,还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要高度关注村庄内部的利益分配,避免内部的利益冲突。乡村旅游发展以后,往往只有部分农民家庭具有接待能力,许多家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与旅游接待。即使全体村民参与了旅游接待,也会出现一些家庭客源多,一些家庭客源少的情况,这就会造成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并因此引发矛盾。
一些乡村旅游点出现了村民之间抢夺客源,也有一些村庄出现了其他矛盾。笔者曾经到访过一个乡村旅游点,因为只有部分家庭有接待能力,那些没有接待能力的家庭就会抱怨,比如抱怨接待户购买了大量的活禽,由此传染了鸡瘟,造成自己家里养的鸡死亡;由于大量游客进入,导致村内的水源受到污染,环境受到影响,甚至一些游客跑到农民的果园中摘果子,等等。接待户强调由于乡村旅游发展,村内所有人都受益,那些没有参与旅游接待农户的农副产品也都卖出了好价钱,但是非接待户却抱怨自己从旅游中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受到很多损失。这些抱怨的背后反映了旅游带来了新的收入分配问题。
在一些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地方,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解决村内利益分配问题,村庄集体在收入分配的规则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梅里雪山被广为人知以后,雨崩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提供马匹供游客进出旅游景点,“牵马”的收入就会在村民中按家庭平均分配;而一些客栈的收入则向村庄内外的投资客开放,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分配机制,既满足了村民的利益,也提供了投资机会。
第三,乡村旅游还要关注投资人的利益和村民利益的分配问题。一些高端的乡村旅游往往会引入外来的投资,但是如何形成投资人和村民双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旅游发展之初,由于投资人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民获得部分补偿,双方往往相安无事,但是随着旅游规模扩大打乱了村庄原有的生活秩序,且外来投资者从旅游中获得的收入不断增加,这时候就往往会产生矛盾。矛盾冲突较小的可能会出现农民抱怨,严重的甚至出现农民阻止游客进入乡村。
外来投资主导的乡村旅游往往会出现与农民的矛盾,因为游客的大量增加往往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而这些损失既难以计量,也难以补偿。而且,农民的收入与旅游经营者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往往引起农民心理的不平衡。
最后,还要关注乡村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乡村旅游必然带来大量垃圾和废水的增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处理机制,将给乡村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要建立好的乡村垃圾、废水处理机制,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乡村旅游吸引人就在于其分散,但是分散的乡村却给污水处理带来许多困难。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切忌盲目发展,因为乡村旅游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比如大面积的水泥停车场一旦建成,要想再恢复成农田,会有很大困难。发展乡村旅游,共同参与的科学规划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