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游子眼中的故乡:小城故事多 处处皆新意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2-22    浏览次数:109

       

美丽乡村建设令多地民宿经济不断壮大。 王逸飞 摄

      转眼,春节假期进入尾声。对于许多游子而言,归来的喜悦即将切换为离开的不舍。在这段难得的时间里,他们感知着家乡变化,更新着乡愁记忆。倾听“游子吟”,倾听那些充满新意的小城发展故事,便也是体味城乡之变、时代之变。


      二维码正成为越来越多商户的“标配”。(资料图) 王逸飞 摄

      衣食住行:生活质量“大变脸”

      春节期间,千万游子从打拼的一二线城市回到小城集镇,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从衣食住行中感受着家乡的生活质量之变。

       这种变化,体现在一顿年夜饭中。

      在山东人李鹏的印象里,年夜饭一直是家乡味道的合集,如自家炸的丸子、酥肉、豆腐,自家包的饺子等。而今年他的强烈感受便是,虽然回到一个普通小县城,但他的年夜饭已经成为汇聚各地美食的“大餐”。

      “我们几个在外工作的人带回了北京、杭州等地的特色美食,妹妹还从网上买了澳洲龙虾、新西兰牛肉,喝的酒也从家乡的白酒变成了进口葡萄酒。”李鹏说。

      这也是中国人餐桌变化的缩影。来自国内某电商网站的今年年货节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2018年生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40%,龙虾、帝王蟹的销售越来越多,年夜饭采购也从拼价格升级到重品质,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关于变化,家乡或是回家路上的交通愈发便捷也是不少游子的体会。

      在杭州工作多年的王刚,每年回山西长治的老家都要在郑州中转。“以前杭州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是绿皮车和红皮车,15个小时的车程让回家路变的十分漫长,全程大约要花24个小时。现在杭州与郑州之间开通了多趟高铁,快速、舒适,早上出发傍晚就能到家。”

      春节回到家乡山东菏泽东明县过年的“90后”李鑫鑫发现,县里的公共交通有了很大的变化。

      她说,“一个很好的变化就是有了公交车。可能很难想象,以前我们这里是没有公交车的,大家没有坐公交出行的习惯。现在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县里所有的公交车直到二月底前都免费。”

      家乡的生活质量之变,也在一次次逛街中就能感受。

      “虽然在浙江工作,但也很少有机会回诸暨逛逛。这几天陪着亲人四处走走,发现家乡正在从‘小县城’变为‘大城市’。比如以前只能在一二线城市买到的品牌,如今在诸暨街头随处可见。”浙江诸暨人方明(化名)描述着她的发现。

        农村观察:乡村振兴有更多期待

       游子回乡的所见所闻,也能观察到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

      今年春节,浙江衢州中央方村的一些返乡年轻人发现,因为村里村邮站的存在,让农村购物消费已不再是难题。

      村邮站是由乡镇级以下的行政单位和相关组织以村为单位设置的邮站,除其传统业务范围外,还提供多项公共服务,帮村民选购货物等。

      “我们建立的邮掌柜系统,不但可以帮助当地推销农产品,还能在网上购买全国各地的生态土特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衢州市分公司电商业务管理员徐建华介绍,“现在只要点点鼠标等待商品上门就可以了,村民也能买到更多放心商品。”

      来自乡村的新气象还有很多。在杭州工作的王新(化名)每年回到北方的外婆家时,都会感受到来自农村的快速变化。

      “小时候村里都是土坯房,而现在已经都变成了红砖房、二层楼。今年外婆家里的电视从有线电视换成了网络电视,他们对网络电视的操作比城里人都‘溜’。另外,舅舅说现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无线网络。”他说。

      不仅如此,令王新印象深刻的,是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老家正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看到老家的几个村子都竖起了‘美丽乡村’的牌子,有的修了廊桥花园,有的给老年人修建了专门的老年公寓,还有的村做了全新的绿化亮化,充满着新气象。”

      不论南北,不论东西,一片片最具乡土气息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正让农村成为新的希望田野。而当下,人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乡村振兴值得拥有更多期待。

      社会变迁:二维码与绿色时代

      对于许多归乡人来说,大城市与小城市的“边际”开始缩小,社会发展的日趋同步同样是回到家乡感受到的明显变化。在这方面,无现金支付的普及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即是代表。

      王新清楚记得,两年前无现金支付在杭州已经普及时,他回到老家还很难有使用手机支付的机会,提出能否手机支付甚至招来过店家的“奇异”眼光。而现在,街边商贩都可使用二维码付款已经不是大城市的“专利”。

      “在我的家乡山东邹平,现在不仅大的商场超市能用手机付款,在一些小的店家购物,店员会先问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此外路边的许多小摊都摆上了二维码。家里父母一辈的老人,也都会手机付款、发红包了。”王新说。

      而谈及环保观念提升,许多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市的人们对烟花爆竹燃放的态度转变便是例证。

      方明介绍,以前过年,“放烟火”的攀比之风在家乡一些地方盛行,每年“大户人家”都会大量购置、燃放烟花爆竹。“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谁家烟花燃放的多,谁家就富裕,家大业大。放完烟火,主人还会把烟花壳堆在门口,以显示‘富足’。”

      “但是这一两年,明显感觉到燃放烟花的人变少了,以前大年三十爆竹响彻通宵,今年明显变少。以前属于烟花大户的一个亲戚每年买烟花爆竹就要近万元,而现在其家人这常劝说放烟花污染环境,政府也在倡导新风,所以今年就没有燃放。”她说。

      关于燃放烟花爆竹,李鹏则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家乡县政府首次发布了城区烟花爆竹禁放通知,宣布在一定区域内,全年除春节(除夕至正月初五)、元宵节(正月十五)外全时段禁放;遇重污染天气一律禁放。

      “这个规定得到了我身边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大年初一出去拜年,能够感觉到路边的烟花爆竹垃圾明显少了。”

      除去上述内容,来自各地发生的变化还有很多。这些生活之美好,社会之美好,温暖着一方方水土的归乡人。对他们而言,故乡,一直都在;更好的故乡,也一直都在。(完)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