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牌声誉TOP50榜单中,深圳市、三亚市、苏州市位居前三,旅游舆论氛围浓厚;河北省有7处全域旅游示范区上榜,贵州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各有5处上榜,全省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形成广泛共识;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西部地区则没有出现在排行中,旅游宣传报道工作和舆论引导能力还需增强。
图表:2017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声誉Top50
“建设+宣传”双管齐下,释放全域旅游积极信号
全域旅游经济新蓝海下,市场中的流通资本仍然是有限的,酒再香也怕巷子深。部分地区开始立足于供给侧建设,加大宣传“投资”——扩大宣传渠道、建立营销理念,加强推介频率。河北有7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可以说,河北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积极投身“厕所革命”、实施“1+3+N”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使以往的卖产品升级为卖服务,从而提升游客满意程度,增强市场认同感。在全域旅游宣传上,注重打造大格局,把握舆论引导力。河北先后举办了首届河北省级旅游发展大会和各市级旅游发展大会,加强联动;邀请河北籍当红流量明星赵丽颖担任河北旅游形象大使,借力名人效应推升了河北旅游的关注度与美誉度;对排名中品牌声誉较高的两处全域旅游示范基地——被选为2020冬奥会举办地的张家口和滨海城市秦皇岛进行重新打造、包装,推出升级版特色旅游度假区。一系列行动使河北旅游正面舆论长期活跃在各大媒体平台和社交品台,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品牌声誉,营造舆论共识。
西部旅游过度资源依赖,宣传意识缺位
西部地区(甘肃、西藏、青海、新疆)一直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也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地,客群“忠诚度”高。全域旅游“牵手”精准扶贫以来,西部地区更成为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战场,大力推进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变滞后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水平,打出漂亮“组合拳”。但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西部地区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短板——过度资源依赖。“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声誉TOP50”中没有看到西部地区的身影,“全国各省份全域旅游品牌声誉增量表”中西部活跃度处在队尾。俗话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游资源禀赋极好的地区往往会出现宣传缺位现象,“病毒性”口碑传播早已为品牌打下结实的地基。但在“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完善旅游服务意识、增强宣传声量变得同样重要。尽管自媒体在舆论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但其仍旧无法清晰地描述地区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服务体系的建立情况,营造的圈层舆论氛围也难以传达给更多客源。所以,西部地区要在全国轰轰烈烈发展全域旅游时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旅游业增速健康成长,不仅要在旅游产品上投资,也要在构建传播体系上下功夫,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宣传自己的机会。
东北旅游转型期,需加强舆论引导力
东北旅游的客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北京、华东及华南地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吸引力明显不足,旅游辐射范围较窄。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声誉TOP50”中,东北地区仅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上榜;在“全国各省份全域旅游品牌声誉增量表”中,东三省可以说“垫底”了。那么,是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单薄还是传播意识薄弱?首先,东北是我国冬季旅游大热门,境内生态资源、边境风情、人文气息丰厚,旅游资源并不匮乏。再来,2017年东北地区为应对全域旅游新机遇,利用中国老工业区的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依靠自身工业历史文化与资源反哺旅游市场。这些,都足以说明东北旅游一直在路上。
然而,要想成功不仅要在产品上投资,还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目前,东北地区“旅游+工业”发展中的宣传形式过于单一,枯燥的新闻信息占比量较大,传播带动性较差。因此,东北地区在今后的工业旅游宣传上,还需站在游客的视角,传递出更多、更具参考性的旅游信息,放大游览乐趣、扩大宣传范围,对“工业旅游”这一新市场和新品牌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构建品牌声誉高地。 (柏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