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水县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众多游客在冰山下避暑纳凉。记者 李向雨 摄
依靠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小山村走上旅游脱贫路
聚焦
全域旅游,重要的目的是富民。在政府大力扶贫和村民自身努力下,民族地区的群众书写着自己的旅游脱贫“传奇”。甘孜的相克宗村和阿坝的寒盼村扶贫脱贫很有代表性,前者政府斥巨资打造软硬环境,造就一个全国知名的“骑游之村”传奇;后者是政府引导产业发展让村民致富,造就千万村传奇。
A
相克宗村:网友“骑游之村”
雅江相克宗村,剪子弯山半山腰,刚好处在康定新都桥和理塘县城中间点,这是无数318国道骑游客的“圣地”。
5月17日中午,记者在相克宗村看到,几乎每家人门口都有“骑游”“自驾游”等字眼。在一家名为“阿志玛青年旅社”的每间客房里,留满了游客来此旅游的各种“吐槽”“励志”。老板阿志玛笑着说,他开设的旅社几乎已成游客体验民宿的必选点。
发展旅游前,相克宗村当地藏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采松茸和传统种植,收入极不稳定。阿志玛说,川藏线上游客众多,他们也会好心收留过路游客,但从没想过打造旅社。直到一名来此借宿的游客点拨,“劝我把自己房子改成民宿,专门为过路游客提供住宿和饮食。”于是,阿志玛创建了“阿志玛青年旅社”。
但在2012年之前,这种自发的旅社一直不温不火。2012年,相克宗村迎来转折点:雅江县政府打造318国道经济带,整合旅游、农业等部门资金上亿元,对县境内的318国道沿线进行打造,相克宗村是重点打造的3个接待点之一。政府投入上千万资金,山上水接下来了,电压器安上了,卫生条件搞好了,整体风貌打造出来了,相克宗村“乌鸡变凤凰”,全村都搞起旅游接待。每年的夏天和秋天是旺季,最多时全村20多户村民一天要接待上千人。如阿志玛青年旅社,能同时接待游客上百人,在抛开成本后,年收入逾20万元。
如今,这个大山怀抱里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在玩“微信”。大阿三客栈老板娘尺仁珍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但游客已教会她如何用微信揽客做服务。“他们帮我介绍客人,过年时还给我带土特产。”最让她感动的是一位来自重庆的学生,男生住在她家,将脏衣服随手一丢,尺仁珍就给他洗了。没想到一个小举动,让身处异乡的男生极为感动。“他回家后给我老公快递了新衣服,后来又专程给我们送来了暖风机。”
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淡季也做起了游客,走出大山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从2011年至今,尺仁珍一家人已到西藏、北京、青海等地“参观学习”,她说,这是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
游客在稻城县桑堆镇景区旅游。记者 衡昌辉 摄
B
寒盼村:千万村传奇
5月是阿坝州挖虫草的季节,在离松潘县城30公里外九环线上的寒盼村,往年这个时候本应是“万人空巷”进山挖虫草,但现在村民却忙着接待大批游客。
村里61户村民,过去大都从事传统种养业和进山挖药,年收入仅够勉强维持生计。从3年前起,旅游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松潘对寒盼村进行旅游扶贫,打造藏家民俗项目,吸引团队游客前往。后来又发展旅游商品售卖、民宿接待等。村民张秋硕登是最早一批响应号召开设民居接待的,第一年就增收数万元。
今年,政府在寒盼村引入“公司+农户”模式,将村里所有接待游客的民居整合打包,由公司负责经营,无论接待与否,村民都可获得每天每间房50元的固定收入,目前全村共有360间客房参与经营,一年200天旅游季能带来360万元的收入。
张秋硕登家有6个标间,只需妻子一人负责打扫和备餐,仅靠这一项每年就能为他家带来6万元收入。
岷江正好发源于寒盼村境内,这成为寒盼村丰富旅游业态的重头资源。2012年,松潘县引导寒盼村民“进军”岷江源,全村人分成三组轮流到岷江源进行经营和管理,每组服务一年时间。按照规划,村民在岷江源景点附近建起停车场、服务点、特色产品销售点等,更有一批村民负责环境保护、秩序维持、讲解导游等。现在岷江源每年能为寒盼村带来约300万元收入,每户居民能获得少则2万元、多则10余万元的“分红”。
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寒盼村还搞起旅游加工的产业配套。在寒盼村的合作社内,几盏灯光照得整齐叠放的银锭分外耀眼,几名技工正在一旁打造银腰带,“游客的到来让藏银制品走俏”。按照松潘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寒盼村,“乡村旅游-藏银加工-销售”的发展链条已形成。今年,寒盼村旅游总收入预计将破千万元,每户年增收至少10万元以上。
磨西小学学生在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记者 衡昌辉 摄
声音
我愿做旅游致富的带头人
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摩梭小伙杨吉宇: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家乡所在的洛洼南社在泸沽湖景区内,自然条件很好,但发展为何比邻近的村社慢,乡亲们的收入很低。而邻近的洛洼北社,旅游业发展较早,村民们都靠旅游致富了。
现在,泸沽湖旅游品牌已打出来,名气也有,但洛洼南社的村民要致富,需要的是一个带头人。我愿做那个带头人。
第一个创业项目,我定位为游船。在村组干部的支持下,我与村里的两名年轻小伙子一道,带领村民建设游船码头,并成立了仅有两艘游船的船队,运送游客到草海、亮海、王妃岛等地观光。近两年来,船队的游船已发展到29艘。村里原来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基本上全回村了,就在家门口挣钱,收入提高了很多。
第二个创业项目是销售泸沽湖特产,把村民手里最原生态的特产通过实体店和电商平台送到顾客手里。去年11月,我和另外两名合作伙伴,组建了泸沽湖山里人创业团队,注册了泸沽湖山里人土特产总汇,目前销售的主要商品,一是泸沽湖里的鱼虾等水产品,二是泸沽湖山上原生态的菌类,此外他们还代销舍垮村独具特色的法杖、猪槽船等摩梭手工艺品。
我的两个合作伙伴都是外地人,也都刚毕业不久。我们三人意气相投,当听说我准备在泸沽湖创业时,他俩先后赶来参与考察并很快组建了创业团队。
现在是创业的起步阶段,受资金等限制,特产店的店面小,货源品种单一。我们正在为打造极具泸沽湖摩梭民俗文化特色的民宿而努力,希望能通过村两委的协调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从而利用闲置房屋更好地带动村民发展经济,也更好地让外来游客体验泸沽湖摩梭民俗文化。
远眺泸沽湖格母女神山。 冷文浩 摄(视觉四川)
圆桌
三州旅游扶贫不同道路相同目标
旅游扶贫,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峡谷间的农牧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记者对话甘孜州旅发委主任肖锋、阿坝州旅发委主任罗尔伍、凉山州旅游局负责人袁文林,憧憬旅游扶贫更加美好的蓝图。
记者:甘孜旅游扶贫搞得实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让旅游扶贫惠及更多群众?
肖锋:近年来,甘孜州将旅游业放在产业发展首位,确立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旅游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将旅游业建成全州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扶贫主导产业。
甘孜州“十三五”旅游扶贫规划,涵盖了康定市、泸定县、理塘县、巴塘县、稻城县、炉霍县、甘孜县和色达县等18个县,总人口106.06万人的精准扶贫区域。以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精准化扶贫,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动、融合发展,集中连片、统筹兼顾等五大原则,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到2020年底,形成10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39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带动直接就业6万人,拉动间接就业24万人。
记者:阿坝是如何通过旅游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
罗尔伍:阿坝州旅游扶贫模式主要是立足州内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依托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培育,旅游商品支撑三种旅游扶贫模式,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平台。
下一步,阿坝州将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形成布局合理、成效显著的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精准扶贫格局,实现“开发一个村寨、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旅游扶贫效应。通过强化A级景区监管和创A工作,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对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带动能力。积极培育康养健身游、休闲度假游、乡村体验游、特色文化游等新业态。进一步强化乡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提高村级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构建以核心景区引领、乡村旅游支撑、示范村(点)全面带动的旅游产业扶贫体系。
记者:凉山的彝家乐在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下一步,凉山怎么继续推进旅游扶贫工作?
袁文林:“十三五”期间,凉山州将突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结合安宁河谷新村、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建设,扎实抓好旅游规划编制、示范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商品开发等工作,充分利用各类特色节庆活动平台发展城郊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加快创建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引领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产品,建设一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示范样本,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2016年,凉山州将全面启动旅游扶贫示范区、旅游扶贫示范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建设,力争年底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1个,旅游扶贫示范村5个,民宿旅游达标户100户。(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