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巴中市累计接待游客197.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其中,“跨省迁徙式”游客明显增多,达到巴中游客接待总量的27.6%。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巴中围绕着“三市两地一枢纽”定位,提出的将文旅康养作为全市“首位产业”,积极向旅游收入千亿俱乐部迈进的决心。
在众多产业中,巴中为什么将文旅康养确定为“首位产业”?目前,巴中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又有哪些亮点举措?
挖掘资源 丰富旅游业态
今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提档升级恩阳古镇周边配套,丰富旅游业态,抢占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新风口”。
国庆假期,恩阳河畔的“花间堂”精品民宿酒店迎来客流小高峰,入住率达到70%。
这是一家今年才开业的酒店,坐落于恩阳古镇北入口附近。假日期间,在此入住的成都游客李彩霞,白天到万寿宫里喝茶听戏,入夜便搭乘乌篷船邂逅千年前米仓古道的旅途传奇。“白天玩得开心,晚上也住得舒服。”她非常满意此次行程,直言下次会带朋友一起过来。
在巴中,文旅资源优越的地方可不止恩阳古镇一处。根据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结果,巴中市共查明文化资源10万余项、旅游资源8200余处,目前已建成1个5A级、21个4A级旅游景区。
在产业基础方面,巴中已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1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系列文旅品牌标识。目前,全市旅行社壮大到27家,星级酒店发展到8家,智慧景区、大型会展场馆基本建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0多亿元。
借智借力 打造文旅新区
光雾山上秋意已浓,树叶被染成红色,散落林间。10月18日,一年一度的红叶节即将来临。
“腊味是备够了的,新鲜的鸡鸭、猪肉需要再订一些……”10月10日傍晚,在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民俗村,接待完最后一桌客人后,“石磨坊”农家乐早早闭店。老板卢举琼一面清算着当日营收,一面叮嘱丈夫隔日到南江县城再采买些食材,全力以赴备战“红叶节”。
10多年来,依托家乡的漫山红叶,卢举琼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今年,巴中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明确,要“以建设文旅新区为载体打造绿色新兴增长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文旅新区”即“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是一个囊括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光雾山镇、诺水河镇、关坝镇、神门乡、贵民镇、两河口镇、空山镇等7个乡镇在内的区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9月24日,围绕着文旅新区,一场高标准高规格的策划及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资格审查会在巴中举行。经过反复讨论,与会专家从64家国内外应征单位及联合体中选出“五强”。“我们向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借智借力,希望征集到具有国际标准、世界眼光、中国特色、文旅融合的策划方案。”巴中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兵说。
规划呼之欲出。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巴中的文旅康养将打造文旅新区“一个龙头”,做强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四大板块”,重塑巴中的经济版图。
转型升级 完善产品体系
国庆假期,巴中各景区游人如织,但在汉巴南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坚守岗位的工人们却在捆扎着钢筋、开掘着隧道,全力加快施工进度,不断刷新建设速度。其背后,是革命老区百姓期盼早日迈入“高铁时代”的便捷出行梦。便利的交通,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也将巴中的文旅康养产业放入了更广阔的“竞技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门票将不再是景区的核心卖点,反而是用‘免票’的方式,把游客请进来,以网红民宿、特色餐饮、夜游项目等更具吸引力的配套留住游客。”陈兵说,目前光雾山旅游景区已经在做此类转型,打造了特色浸没式山水夜游项目《梦境光雾山》,并在今年暑期推出了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游览的活动。
红色旅游也是巴中旅游的重要标签。为用好红色资源,扩大老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巴中正倾力建设“覆盖西部、纵贯南北、连接中东部的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
目前,凭借红色旅游热,位于通江县的红军城文旅特色街区已建成集文创产品开发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红城映象”,开发刺绣、竹编、剪纸、根雕等100余种独具巴山特色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推出“吃红军餐”等一系列的研学旅行产品。今年中秋节,该街区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80余万元。
今年起到2025年,巴中要进一步完善山水巴中、洞天巴中、红色巴中、人文巴中、康养巴中“五大产品体系”,推动文旅康养产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区域旅游目的地向全国旅游目的地转变。(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