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黄金面具。
青铜人头像,可能表现的是一位女性。
青铜爬龙型器盖。
青铜神坛(AI拼接复原图)。
青铜着裙立人像。
□吴小玲(图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龙年春节,三星堆“龙气冲天”——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神态各异的青铜龙形器频上热搜;博物馆内人潮涌动,8天假日接待观众超过18万,成为2024年春节全国十大热门博物馆之一;“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作为上海博物馆新馆的开馆大展,受到观众热烈追捧,一票难求……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人已展开对作坊遗址的全面勘探和发掘工作;在文物保护室,“大国工匠”正带领团队修复“国宝”,久久为功……
又是一年春来早,风正高帆再启航。四川正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向世界展示神奇、瑰丽的三星堆,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三星堆是世界上叫得响的文化瑰宝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现,让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一醒惊天下”。高大神秘的青铜神树,庄严肃穆的青铜大立人,造型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太阳轮形器,金光灿然的刻纹权杖……大量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的出土,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尘封三千多年的古蜀王国璀璨的青铜文明。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努力,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坛、骑兽人像、鸟足曲身神像、戴金人头像等珍贵文物上万件,不仅在国内再次引起轰动,还被世界考古论坛评为过去五年全球重大考古项目中的9大发现之一。
三星堆出土文物所展示的古蜀先民杰出的青铜冶铸工艺、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显示出三星堆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青铜文明的紧密联系,还体现了三星堆在文化交互历史进程中的不断融合创新。
这一文化瑰宝将与祖国大地的其它文化遗产一起,共同构成泱泱中华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三星堆独特造型的器物群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三星堆青铜文明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它独特的信仰体系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三星堆文化大使”王巍认为,三星堆文明的一大特点便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了中原王朝的冶金技术,将长江、黄河流域信仰传统与本地信仰体系相结合,创造出了以各类人像(神像)、面具、神树等器物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文明璀璨星空中耀眼的星辰之一。“最新出土的青铜神坛和青铜顶尊人像等,让我们看到了古蜀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精神信仰、宇宙观等非常值得研究。尤其是形状多样的神树,很自然会让人把它与《山海经》记载的神树联系起来。”王巍表示,最能展现三星堆信仰体系的大量青铜器、金器等堪称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艺术作品,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从未发现,它是中华文化圈内各区域文化和族群深度融合、交流淬炼的产物,只有在古代中国的青铜时代才可能发生。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批青铜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令人震撼,即便是搞专业研究的学者也从未在世界其他地方见过。”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多次赞叹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独特性与唯一性,“这里有全世界出土的同时期最大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和纵目青铜面具,有成组的青铜面具群和青铜雕像,以及多件完整的黄金面罩、大量的象牙。其独特的艺术造型、飘逸的构思,高超的冶铸工艺,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力作,在世界青铜文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三星堆文物对多种崇拜对象的具象化塑造、写实与抽象并行,体现了三星堆文物突出的艺术风格。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在《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一书中评价道:“那些神坛、神树、面具等,是三星堆先民造就的一个立体神话。它们既气势磅礴,又机巧精致,既庄严肃穆,又神秘诡异,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体现出古蜀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前站长雷雨也表示:“三星堆大量青铜雕像的出现,填补了中国青铜时代缺乏人物雕像的空白,向世界昭示古代中国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毫不逊于世界同时代任何文明。”
三星堆的重要考古发现在国际学术界也同样引发了巨大震动和关注。长期研究中国及东亚考古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罗泰(音)认为:“三星堆的发现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让我们必须对整个亚洲的青铜时代如何形成、发展重新开始思考和梳理。”牛津大学讲授中国考古学的教授安可(音)曾多次造访三星堆遗址,她表示:“三星堆青铜器体量巨大、技术水平高超、艺术风格令人震撼。”波士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知名学者慕容杰(音)评价:“三星堆的发现表明成都地区是中国古代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国家级社会’或文明崛起的中心,其青铜器制造的数量十分壮观,出土的文物,特别是青铜像、头像和面具,在中国考古史上前所未有。”
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
三星堆文明神秘、瑰丽而独特的文化特质令人着迷,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多样性。难能可贵的是,它同时又见证了中华大地各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增加了新的实证。
王巍在担任三星堆考古发掘专家咨询组组长期间曾多次前往三星堆,是三星堆6座新发现祭祀坑发掘研究的亲历者。他认为三星堆的重要价值除了以实物展示了古蜀文明丰富的内涵和未见于史料的辉煌之外,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让人们看到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古代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紧密联系,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譬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罍、青铜尊等就是商文化的典型器类,在三星堆被置于头顶以示顶礼膜拜;陶盉、铜牌饰、铜铃等与二里头文化一脉相承;有领玉璧、玉璋、玉戈、玉琮也与河南、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商文化器类完全一致;各种龙形青铜器与黄河、长江流域所出相同或相似。从金属冶铸技术看,三星堆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即使是最具特色的三星堆人(神)像造型,也可在中原夏商文化和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高庙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的神面、神像等图案中找到源头。可以说三星堆是见证三四千年前中华文明的传承性、统一性的最生动实例。”
在李水城看来,三星堆文明虽然十分奇特,但无论是青铜容器还是表现宗教祭祀礼仪的牙璋、玉戈、玉琮、玉璧,都和中原地区、西北地区有着紧密联系。“从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容器和玉礼器上,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影响力。三星堆正是在汲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商文化迅猛发展传播的大背景下走向巅峰的。”李水城还认为,三星堆对黄河、长江流域的文化显然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在广泛吸纳的基础上有无数“令人惊叹”的创造和发扬光大。“三星堆文化创造性地以青铜像、神树等构建了‘人与神’‘天与地’的信仰体系,对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水城特意提到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四川地区的古文化与汉中、关中、江汉以至东南亚都有关系,从西南地区看,巴蜀是龙头,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看,四川又是东南亚的龙头。”这段话对认识巴蜀文明的重要地位和文明化进程的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同样认为,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典型样本,“三星堆文明仅从资源而言便涉及青铜、黄金、玉器、象牙、丝绸、粮食、朱砂、海贝等诸多种类,其来源广泛、技术复杂、运输曲折,强大的资源掌控力彰显了中华大地不同族群筚路蓝缕、不畏艰辛的进取精神。三星堆为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中华文明如何从涓涓溪流汇聚成涛涛江河、走向广阔无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星堆的种种考古新发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实证,让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星空中璀璨的一颗星。
多管齐下 推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星堆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使命。如何不负嘱托?
四川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申遗为总抓手,大力推动三星堆遗址保护和深入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为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巴蜀文化而不懈努力。
考古研究和文物修复等工作初战告捷
目前,三星堆已发现八座祭祀坑,相关的考古研究和文物修复等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
对三星堆祭祀区的进一步发掘已经展开,在月亮湾小城的考古发掘工作传来新收获——已初步确认玉石器作坊重要遗迹。
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成效显著,已组织16家全国优秀专业团队完成近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的清理修复。
围绕祭祀坑埋藏年代、铜料来源及铜器铸造技术、玉料来源及玉器制作技术、象牙来源及保护等关键问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集中攻关。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多国科研机构开展的合作项目正有序推进,涉及考古、文物修复、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2023年底,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评选出9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成为我国唯一获奖项目。
久久为功 三星堆系统性考古和保护驶入快车道
三星堆系统性考古和保护一直是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未来,这项工作将围绕“考古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古蜀文明工程”等重大项目全面展开。拟对三星堆城址范围尤其是祭祀区、宫殿区、作坊区、墓葬区、居址区、城墙等重要遗存区进行重点勘探和发掘,力争取得突破性新成果。
为了推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星堆还将统筹实施系列遗址环境整治项目,建好城墙、宫殿、祭祀区、工作站等保护展示设施。为建设三星堆一流考古文博人才队伍,省级文物考古机构新增编制70人,总编制达到255人,三星堆田野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多学科研究基础力量将显著加强。
随着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加快建设,与野外考古实验室、考古技术集成平台、移动考古实验室等形成组合,三星堆遗址考古装备水平将快速提升。
据介绍,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早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四川正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推进申遗各项工作,提炼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完成文本编制,实施居民搬迁、风貌整治、保护展示、法规建设、遗产监测、标识体系等系列工程,力争早日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为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