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简称《规划》),提出到2027年,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到2035年,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据悉,这是四川首次出台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规划》制定了哪些可落地、可操作的具体目标?通过什么途径实现?
概念落地
规划“一省四地”重要定位
四川不仅有蜚声中外的大熊猫、九寨沟等国际名片和传承千年的川剧、蜀绣等优秀传统文化,还有李白、杜甫、苏轼等中华文化名家。基于如此丰厚的“家底”,《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正当时。
为达成目标,《规划》立足四川资源禀赋、巴蜀历史底蕴,提出了建设“一省四地”的总体定位。“一省”即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省,“四地”即国际一流大熊猫生态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巴蜀文化旅游目的地、安逸四川生活体验旅游目的地、全球极高山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
“从文旅资源数量、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来看,四川都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规划》编制专家顾问组成员王冲认为,“四地”将四川独特的资源提档升级为国际化、世界性的旅游品牌,充分凸显四川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一省四地”是将概念转变为计划的行动方案,《规划》明确,四川将构建“一核引领、五区支撑、七道串联”的发展格局。其中,“一核引领”是指成都对标国际一流,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引领全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五区支撑”是指重点推进大九寨、大峨眉、大贡嘎、大香格里拉、大遗址五大区域建设,形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支撑;“七道串联”是指重点培育大熊猫生态旅游风景道、藏羌彝文化旅游风景道、国道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蜀道三国文化旅游风景道、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风景道、大巴山旅游风景道、嘉陵江旅游风景道7条旅游风景道。
指标引领
培育一批国际旅游城市
有了“一省四地”坚实的骨骼,旅游品牌、产品及相关新业态的打造成为《规划》落实的必要手段。为此,《规划》提出了四川旅游知名度、巴蜀文化旅游吸引度、国际旅游开放度等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培育世界级景区、推出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等列为主要任务。
“要有面向世界的开放度,营造有朋自远方来的舒适度。”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规划》编制专家顾问组成员李小波表示,在资源和项目管理维度,要打造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度的产品,形成“来中国看四川”的满意度,最后实现旅游经济和文化传播的贡献度。
根据《规划》,四川将以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引领,梯次培育乐山、自贡、宜宾、南充等一批国际旅游城市,依托其商业中心区、旅游景区、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文化街区和文体娱乐功能区等,培育一批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剧场院线、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一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
提升品质
构建航程、高铁旅游圈
为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可达性和硬件设施舒适度水平,《规划》在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方面也做足了功课。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编制工作组和专家顾问组对国内外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进行研究,充分借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规划》,四川下一步将优化完善往返欧洲航线,推动与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首都及重点城市开通直航、加密航线航班,开通与入境游主要客源市场、新兴市场直达的国际航线,形成与全球主要客运枢纽航线高效衔接的洲际10小时、亚洲5小时航程圈。
同时立足旅游内需,加快建设乐山、阆中机场,逐步开通康定机场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航线,加密九寨黄龙机场、稻城亚丁机场至北上广等主要入境口岸的航班,重点优化连通成都、乐山、南充、宜宾、泸州等地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西安、重庆等周边省会城市高铁的开行班次,构建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1至8小时”高铁旅游圈。
在提升国际化旅游服务品质方面,将深化天府旅游名品建设,引导川字号企业布局国际文旅特色商品,围绕川菜、川酒、川竹、川茶、川灯、川剧、川盐等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在国际市场叫响“川字号”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