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文旅交融庆回归 情满香江共未来 ——写在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2-07-01    浏览次数:45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一座类似古代器皿方鼎的金色巨型建筑面朝大海昂然矗立,这就是备受瞩目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北宋定窑瓷名品孩儿枕、兰亭八柱之《唐虞世南(传)行书摹兰亭序帖卷》、清康熙彩云金龙纹男单朝袍……7月2日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00多件珍贵文物,将与香港观众见面,其中166件属于国宝级别。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经文化和旅游系统审批的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项目达5011项,双向旅游人数近5.2亿人次,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格局。

制度稳健路更畅了

当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香港会展中心灯火通明,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这是中国人期盼了150多年的庄严一刻,是记录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一刻——洗去百年屈辱,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开启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自此,内地游客进入香港旅游相关制度不断完善。2003年7月,“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正式开通,这对于两地人员往来特别是全面带动香港旅游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香港春秋总经理张雯见证了香港旅游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她还清晰记得,“2005年香港迪士尼开园,香港旅游迎来小高峰,吸引了大量的内地游客”。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惠港政策,2005和2017年,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先后联合签署《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关于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旅游合作协议》,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在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国际文化交流、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市场监管、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17年7月1日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正式提出,这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时隔3年,2020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其中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促进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建设,为两地文化和旅游发展谋划了崭新方向,提供了机制保障。

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遵循,从机制建设、业界交流合作、青少年培育等方面入手,巩固提升香港竞争优势,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回归25年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全面准确地坚持‘一国两制’,香港旅游业才会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港澳台研究所)所长杨劲松看来,在“一国两制”推动下,内地居民可以申请赴港“自由行”,内地游客成为香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爱国者治港’成为主旋律,确保了‘一国两制’的不动摇和不走样,也确保了香港旅游业的明天会更美好。”

文化融通心更近了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故事,是引导香港凝心聚力、和衷共济,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需要,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争取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需要。

香港回归25周年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和旅游机构积极合作,为促进内地与香港两地文化融通、人心相通贡献了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力量。

据了解,经过多年合作打造,“欢乐春节”“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等品牌项目影响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内地与香港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增进了香港同胞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005年起举办的“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2011年开启的豫港、川港澳、宁港澳、陕甘港澳等旅游交流合作活动,带领港澳同胞亲身感受国情、民情,广泛结识同行友人,密切人文思想交流,推动内地与香港文化和旅游界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青少年是关系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群体。文化和旅游部立足国家级文博机构、文艺院团和文化企业,充分调动内地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港澳青少年知行计划”,加强内地游学联盟工作机制的建设,从而引导香港青少年正确认识和理解祖国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增进香港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文化和旅游工作在人心回归和民心相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对香港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爱学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非常游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玉忠告诉记者,2009年暑假,他陪同任职教师的太太带领香港中学生到新疆旅游,真切感受到学生参与游学的热诚,“有好几位学生更改了报读大学的志愿”。2010年初,他由图书出版业转战旅游业,并从此深耕12载。

“参考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关于2012年至今历年香港学生报读内地大学的数据,可以看到,内地大学对香港年轻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2022年香港中学毕业生赴内地大学升学报名总人数高达13190人,占香港应届毕业生的26%,我相信这个结果和多年持续的研学交流有一定关系。”张玉忠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6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上,通过直播带观众探秘“国之瑰宝”。“我们希望由此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事业融合发展,让香港的文化发展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观众,助力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人心回归,是创刊120周年的《大公报》植根香港以来发挥的积极作用。2007年入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专门从事两地文化报道的记者江鑫娴对此感触颇深。“在采访中,我真切感受到文化浸润为香港民众带来的变化。在密切文化交往中,香港朋友提升了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旅游往来人更亲了

香港女孩王琦第一次出远门是在16岁的时候。她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直奔西安美术学院,驻足校门口良久,她最终没有进入,只是默默告诉自己,“我定会考取这所高校”,后来她如愿以偿。大学在读期间,她先后到湖南凤凰、陕西绥德、重庆成都、安徽宏村等地采风写生,同时利用寒暑假去了很多地方观光游览。

16年过去了,已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生的王琦仍在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祖国的边境小城西双版纳独自旅居,体验热带雨林生活。”闲暇时,她会随机选择一座未知的城市,踏上一段美好的旅途。“回首过往,我会自豪于当初迈出的那一步,而这随性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发展给予我们的保障。”

南京小伙朱景瑞在深圳工作,经常利用周末跟三五好友到香港游园、爬山,郊野公园是他们的首选。“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香港是国际大都会,被钢筋水泥森林包裹着,殊不知这里有非常多近在咫尺的‘大自然’。”在朱景瑞看来,被山林、海滩环抱的郊野公园保持着自然风貌,久居都市的人们在此可以发现别样的乐趣。”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香港回归25年以来,许多像王琦、朱景瑞这样的“旅人”始终奔走于香港和内地之间,感受两地交通的便利、文化的共融。同时,他们也在促进两地民心相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目前,香港近90%游客是自由行,他们在港旅游更倾向于深度游览模式,挖掘个性化体验。越来越多的赴港游客不再追求景点“打卡”,而是喜欢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他们的兴趣范围也越来越广,涵盖艺术文化、演唱会、电影娱乐、医疗保健和体育赛事等多个方面。

对于这种变化,张雯很有共鸣。她说,如今,赴港购物游已经不再是内地游客的首选,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放慢脚步,享受香港的美食、美景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总体来看,2014年以后,赴港游市场开始回归理性,虽然赴港游人数在增速上有所减缓,但是香港旅游的消费结构经历了升级,游客体验也有明显提升。”

“香港回归的下一个25年,一定是更融合、更友爱、更璀璨的25年。”展望未来,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展示好中国文化,阐释好中国价值,激发香港民众的心灵共振与情感共鸣,更好地促进香港人心回归。”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