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四川博物院:以优质展览和服务回报社会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72

3月6日,又是一个周末。四川博物院“大美亚细亚——亚洲六国文物特展”现场,观众徜徉其中,流连忘返。“感谢四川博物院,让我们享受免费的文化大餐”“展览让我触摸到了更加鲜活的历史”,不少观众由衷点赞。

博物馆,收藏展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它能对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博物馆可以教会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接受新的观点。作为西南地区第一大综合类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简称“川博”)一直积极践行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文物开口说话,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刘骐恺 陈佳欣

用精品展览吸引人

对喜欢文博展的观众来说,川博已经成为每年不可错过的“打卡之地”。原因不仅在于川博拥有35万余件文物,基本陈列展就能让人大饱眼福,更在于博物院精品临展不断,频频带来惊喜。

站位高、立意远。2021年,一场大展给观众带来了从视觉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这就是“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介绍,当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已成为学术界共识。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好?2021年伊始,川博将“策划一台展览、表达出长江文化同气连枝、多元一体的内涵”确定为年度重要任务。当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引来广泛关注,一场气势宏阔的青铜大展应运而生。这场大展,518件珍贵文物,集中展现了青铜时代长江流域的文明气象,既契合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揭示了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刻主题。展览从开展到闭幕,获得公众和业界赞誉。

创新方法、开门办展。这场阵容强大的青铜文明特展背后,是川博人无私的付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览所需文物分布在10省48家文博单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耗时半年踏访各单位协调相借文物,最终亮相展览的一级文物多达209件,其中不乏水陆攻战纹铜壶、曾国编钟、吴王夫差剑等国宝。策展团队不断优化策展方案,努力提升展览IP价值,最终筑巢引凤,吸引了14家社会企业联合办展。“我们的灯光、展柜、恒温恒湿设备、展览图录出版等都由企业提供赞助。”谢丹介绍,这次展览,成为川博拥抱社会、放大价值的一次有益实践。

特色鲜明、覆盖面广。不仅特色大展举全院之力,普通临展也独具特色,尽可能满足观众的需求。2021年,川博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策划推出了“初心永恒——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标语特展”,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弘扬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的情感世界”展以川博收藏的明代晚期女性画家作品,辅以相关文物、文献、史料,让观众得以管窥明末清初女性画家的才情与情感世界。

常设展的提升,更是让公众眼前一亮。去年5月18日,“远古四川——史前时期的四川”展全新亮相,收获好评。“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川博变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客厅,让大家乐意来,来了能有所收获。”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表示。

用多元服务打动人

优质服务是川博发展的生命线。在不断提升文化产品供给之外,川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讲好、讲活文物故事。

流动博物馆,是川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一大创举。近年来,川博不但利用“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把文物“送出去”,更以此为平台策划专题展览,为偏远地区百姓送去文博大餐。2021年,川博专题策划了“学党史、守初心、跟党走”革命文物展,分别走进绵阳、青川等地开展了10场文化惠民活动。当地百姓纷纷称赞,“没想到文物展还能送到家门口”。据了解,自流动博物馆推行以来,川博流动博物馆共展览119次,覆盖全川47个县,惠及观众130余万人。

川博不仅自己策展办展,还携手全省博物馆共建项目。去年,川博与5家博物馆共建展览、社教等项目,并将博物馆优质课程送到民族地区学校,在孩子们心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作为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是博物馆人的使命。讲解服务更加多元:常设展和临展上不仅有志愿讲解员的免费讲解,还有音频和VR视频的讲解服务;社教活动更有新意:围绕馆藏精品文物、系列精彩展览、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以专题讲座、互动实践、趣味课程等形式,推出社教活动70余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而配合各项展览举行的主题活动、博物馆线上课程开发、主题讲座等活动,更是有效发挥了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育人功能。2021年,为配合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川博在3个月内推出了6场专家讲座,场场满座。博物馆爱好者刘显斌现场聆听了其中的5场讲座,他感叹,“来自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现场开讲,让人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优质的博物馆社教服务不断拓展到偏远地区。川博打造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项目——“三区三州”博物馆线上导览课程等已基本完成,实现了从学科向科学、从中心城区向地方市州、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从普通观众到特殊人群的广覆盖。

让文物和历史更鲜活生动

在川博,观众可以通过展览直接触摸历史。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和一个个精彩的文物故事背后,是川博文物修复工作者和学术研究人员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

在川博文保中心,总能看到文物修复人员安静忙碌的身影。川博收藏文物35万余件,存世数百上千年的文物历经沧桑,需要妥善保存甚至修复。文保中心老师介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运用是现代文物修复两个重要支撑,修复前期通常要经过文物现状调查、保存环境调查、修复历史调查、病害调查与评估、病害分析检测、三维数据采集分析等一系列前期实验室分析。修复过程中则会根据文物器质的不同采取诸如“残缺部位补全试验”“3D力学模拟修复实验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技术,确定适宜的修复材料和工艺流程。据了解,川博仅在2021年就完成文物修复500余件。此外,川博还特别重视文物数字化保护,通过对文物进行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采集,赋予文物第二生命。

如何让文物开口说话,活起来?学术研究必不可少。《陈子庄是“中国的梵高”吗?》《救八难度母唐卡组画赏析》等学术论文,让文物的面貌更加鲜活生动。据介绍,川博人去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有20余篇,参与完成了多个学术研究项目,并为多个庆祝建党百年的展览提供了撰写展览大纲等支持,获得好评。

一座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正在成为四川人生活的一部分。

这座文化客厅不断给公众带来惊喜。据介绍,继去年“远古四川——史前时期的四川”展以后,“巴蜀寻踪——商周时期的四川”常设展也将在川博原陶瓷厅推出,以精美青铜器串起商周时期的巴蜀文明。此外,“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也将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亮相。

四川博物院,正以优质展览和服务回报社会,展示文化深厚的力量。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