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打造川西林盘式小型公园院落 杨家院子焕新颜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24    浏览次数:381

每天晚上,彭州市丽春镇谭家场社区居民贺润凡都要到隔壁的杨家院子去转转——清澈的沟渠、整齐的小菜地、舒适的漫游道、整洁的小广场……都让100米外的他羡慕不已。“这才是美好的生活!我们已经在做规划了,大家都同意明年也要按照他们的模式进行院落整治。”他说。

同样都是散居院落,仅仅100米之隔,两个院子却有天壤之别。据悉,立足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农业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丽春镇今年对杨家院子等散居院落进行“微更新”,按照区域空间格局、社区功能定位,构建起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长效模式。

怎么改?

政府、村民、乡贤、规划师齐发力

在谭家场社区的资料柜里,关于杨家院子整治的资料堆了厚厚一摞。各次会议纪要、群众建议汇总、乡村规划师意见、社区保障资金申请资料……从收集村民意见到整个改造流程全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要让群众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幸福感、拥有获得感,就必须发挥群众的自主性,”据丽春镇党委书记陆敏介绍,对散居院落“微更新”,主要是对社区小微型公共空间进行品质提升,让风貌改造融入现代文明与传统优秀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从整治启动开始,该镇就以“村民出一点、政府奖一点、社区保障资金补一点”模式“自下而上”吹响微更新“指挥号”。

在改造发动环节,丽春镇引导群众参观考察之前已改造成功的李家大院,通过院坝会等多种形式收集群众对院落建议240余条;积极收集杨家院子10户居民的实际需求和设计建议;在规划设计环节,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居民自主创意设计,居民自发手绘改造方案的相关草图,在18名乡贤和乡村规划师的帮助下,经过10余次的讨论和修改,逐渐完善了杨家院子的改造方案;在整理过程中,发动群众120余人次参与环境治理,3户居民提供宅基地用于游园绿地打造,大家一起动手清理杂物、修缮漫游道、改造院落围墙,掀起了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改啥样?

形态、生态、文态、业态四态合一

走进整治一新的杨家院子,“岷江水韵·杨家院子”的文化墙赫然醒目,街头转角的小景、古色古香的围墙、供人们休闲的亭台、写满乡风民俗的文化墙,勾勒出一幅川西风格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这是一个按照“川西林盘式小型公园院落”理念改造的林盘院落,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要求,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主的林盘保护修复与更新建设,旨在走出一条具有独特的传统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现代文明元素、具有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的川西林盘聚落不断保护更新之路。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此次改造将院落游道、小道绿化、休憩小亭、垃圾分类、公共菜园、宣传公示栏、文化墙七项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围绕利用率偏低的街头转角、绿地、街道慢行空间、建筑退让空间等小微公共场地及其设施,开展特色改造、立体美化和景观提升;利用公共区域品质不高的边角灰空间以及宅前屋后的菜园、果园、水塘等资源,打造出绿植党建文化阵地、法治长廊等6大“小游园、微绿地”主题的小型公园式院落。

居住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这是此次改造的另一个特点。在形态上,川西民居的围墙、院落、大门以及房前屋后的林盘立体打造,充分体现了美学运用能力;为了突出生态功能,对院落中的小菜地和小沟渠进行整治、保留小树林,让杨家院子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美化有机结合;围绕文态展示,着力将现代文明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将爱国主义、“宅风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而环境的改善又让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在这里成为可能。目前已有好几户人有了开农家乐的打算,逐步将家园建设成为“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散居院落。

环境变好了,杨家院子中的居民自发组成了社区微更新小组织,每户包段负责漫游道的环境卫生和自家门前的绿化维护,同时对于后期的改造维护都通过小组织来共同完成,逐步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