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四川达州: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9-11-08    浏览次数:362

    ▲ 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巴山大峡谷

    ◀ 第七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

    付远书

    10月30日,达州天气晴朗。

    在这个美好的秋日里,巴山大剧院迎来了四川省达州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到2025年,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旅游收入实现500亿元,文旅项目投资总额达到8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翻一番达到6000万人次。”会议伊始,达州市委书记包惠明确了达州文旅发展的“两大目标”和“四大指标”。

    就文旅融合发展而言,达州有点“老”,身处巴文化中心,距今5300多年的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和形成于新石器晚期的渠县城坝遗址,被纳入了“十三五”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达州也很“新”,起步虽晚,但近年来通过“文化+”“旅游+”战略,在完善“一核两区三带”文旅发展布局、打造七大巴山文旅品牌、实施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工程、做强文旅经济发展主体等方面积极探索,保持着旺盛的进取心,文旅融合发展势头正劲。

    深挖内涵 全力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

    坐落在达州市凤凰山景区半山腰的巴人文化广场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与山下的巴风楼、巴山书画院等互为呼应,并以其休闲、人文、自然、文化居住等主题吸引游客与市民前来游览休闲。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从夏商到秦汉,达州就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带,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巴国文明。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如何打响巴文化品牌?这是达州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达州市积极开展对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先后实施了考古发掘7次,发掘面积4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余件。目前两大遗址双双列入了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同时,巴风楼、巴人文化广场、賨人文化陈列馆、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巴文化项目已建成使用,罗家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遗址博物馆于2017年12月25日在宣汉县正式开工建设,通川区巴国水乡双鱼湖、达川区后照馆,宣汉县、渠县巴文化体验园区等一批批巴文化内涵与特色的文旅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巴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是巴蜀文化的半壁江山,为推进泛巴地区文化事业发展,达州、南充、广安、广元、巴中等川东北五市共同签署了《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巴文化资源保护合作及成果共享、跨区域考古调查和发掘合作、巴文化项目打捆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巴文化研究人才交流合作五大机制,形成了跨区域巴文化发展合力,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目标,最新发布的《中共达州市委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达州将打造巴文化“一轴两翼”示范项目。其中,一轴为推进主城区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完成莲湖里巴文化创意交流中心建设和三里坪巴文化主题街区建设,建成达州非遗陈列馆和达州市巴文化主题展陈馆。两翼则是重点抓好罗家坝、城坝遗址的发掘、保护,加快推进罗家坝和城坝遗址公园、博物馆建设。确保将达州建成全国巴文化“考古发掘中心、遗址保护示范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旅游中心”。

    惠及民生 旅游体育一马当先

    2018年8月28日,被誉为川东北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以雄奇险秀著称的巴山大峡谷开园。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2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85亿元,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不仅如此,它探索出的“七大脱贫模式”,直接带动片区9.1万余名贫困人口、102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奔小康,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是全国“景区带村”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既有绵延不绝的巍峨群山的刚毅,又有鱼米之乡的温润和柔美。”这是近年来众多游客来达州游玩的切身感受。达州地处南北气候分界线,生物多样性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依托迷人的巴山风光、神秘的巴人文化、不朽的红色精神、多彩的巴渠风情、独特的古镇风韵等资源,达州市逐渐形成了以八台山、巴山大峡谷、五峰山、峨城山为代表的奇山异水景区,以真佛山、賨人谷为代表的一批文化旅游景区,以洋烈水乡、磐石月湖旅游区、碧瑶湾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景区,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神剑园和宣汉县红三十三军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

    把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达州系统谋划实现的“全域旅游”正在从这些着力点逐渐铺开。2019年1月至9月,达州全市旅游接待3289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50%。

    在2019年10月30日举办的达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上,达州签订了包括川东民俗水镇项目、峨城山锦尚花海(漂流)项目、刘氏竹编非遗博览园项目等在内的12个投资合作项目,计划投资额106.5亿元。仔细梳理这些签约项目,笔者发现除了传统观光式项目,冰雪度假中心、滑翔伞基地、集装箱酒店、融入数字艺术手段的沉浸式夜游项目、趣味萌宠互动体验以及自然教育基地等颇受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旅游项目占据了签约项目的半壁江山。达州正通过一系列个性化、新奇化又具有体验化的旅游项目,破解“旅游套路”,产生更强的吸粉效应。

    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一马当先。在全市人民享受旅游发展成果的同时,达州还通过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惠及民生。2019年,达州组织开展了西南五省市钓鱼邀请赛、四川省百万群众迎新登高健身活动闭幕式暨达州“元九”登高等多项全民健身活动。其中,“元九”登高活动参与群众近40万人次,该活动网络直播观看量达近500万人次。据统计,1月至6月,达州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达62.37万人次。

    品牌铸就  文化事业产业不分家

    虽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但达州市拥有“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这一独一无二的知名文化品牌。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借助该平台,达州不仅日益完善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实现了对文化精准扶贫方式的有益探索。

    “把舞台搭在田间地头,配套举办视觉艺术展览、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内容单一的问题。”据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以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为抓手,通过演艺、展览、娱乐、旅游等文化服务项目吸引群众、聚集人气,拉动产业转型,使新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展演期间,从各地慕名前来洋烈新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能观看到以宣汉土家族嫁娶为素材创作的文艺节目,大大提升了洋烈新村作为旅游休闲胜地的附加值。”宣汉县君塘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新农村展演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还带动了特色农产品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以举办展演为契机,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目标。

    不仅如此,借助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平台,达州深度打造和全面提升“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摄影人”“巴山画派”,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组建了3500余支群众业余文化队伍和“巴山蒲公英”文化志愿服务团,全市现有较大规模且能常年开展活动的群众文艺队伍2000余支,在壮大文化扶贫服务团队的同时,促进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未来5年,达州文旅综合产业将从各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全国巴文化高地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达州将完善“一核两区三带”文旅发展布局,打造巴山七大文旅品牌、“3+4+4+10”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实施文化旅游规划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全域旅游创建、文旅特色小镇培育、乡村旅游项目示范、文旅精品线路推广、节会活动品牌培塑、文旅交流合作九大工程,做强天府旅游名县等文旅经济发展主体,推动文旅融合多元发展。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