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登录  |  注册

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上帝”为什么创造四川?“天府之国”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

信息来源:四川省旅游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2018-01-02    浏览次数:325

      近日,2017年四川省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学习交流活动总结会在成都大邑县隆重召开。四川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四川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结合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就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上帝”为什么创造四川?“天府之国”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

      “上帝”为什么创造四川?

      “上帝”创造四川是用来向世人展示美丽和快乐的。四川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人间天堂”和“世界最佳人居范例”的美誉,发展乡村旅游的地理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和文化沉淀全球第一。四川不是一般人居住的地方,而是“活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川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也是带给世界美丽最多的地方。

      北纬30度和中华对角线两条世界奇观带在川西交汇,海拔从200米到7556米,从盆地直达“天庭”。来自印度洋、太平洋世界上两个最大水体的气流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碰撞”,产生了世界上最多的地质、生物和气象奇观。世界上最美丽最壮观的大雪山、大裂谷、大草原、大云瀑,以及旗云、彩云、云海、佛光、彩林等,把四川装扮得无比妖娆。四川还是世界温带珍稀动植物基因库,100多年前,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以四川为主体写就的《中国-世界园林之母》在欧美引起了巨大反响。大熊猫、杜鹃、百合、银杏、桫椤等无数带给世界美丽的“母本”都来自四川。

      四川是世界是最适合人居的地方。

      四川地处温带,又是盆地,背靠“世界屋脊”,四季分明,既无南方的炎热,又无北方的寒冷,比起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要温暖滋润得多,很养人,很容易“生产”人。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不是高寒、戈壁,就是沙漠,不太适合人居,唯有四川盆地是真正的聚“宝”盆。这个“宝”就是“人居环境”和“人”本身。四川盆地有“紫色(也叫红色)盆地”和“绿色盆地”之称,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是世界上最美的圆丘型或方山丘陵(“嘉陵”之谓可能就是这样来的),不到8万平方公里,目前养育着一亿多人口,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出其右。据《山海经》《华阳国志》等记载,伏曦看到嘉陵曲流演绎“八卦”,周文王因此写《易经》,成为“中华第一经”;袁天罡、李淳风在此研究山水行势著成《推背图》等,开启了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认为四川盆地的“风水”最好。张道陵在川西云雾中体悟神秘的自然之力,创立了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道教。历史上,无论楚汉之争,还是三国争雄、安史之乱、南宋抗蒙, 直到抗日战争、三线建设,四川一直是中国的“大后方”,生活特别“闲适”,有“少不入川、老不离川”之说,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最近,我省一位学术大家、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李后强创立了“康养六度”理论,用海拔高度、干湿度、负氧离子、物产丰富度等来衡量一个地方健康养生的条件,结果发现我省三条干热河谷,即金沙江-安宁河谷、大渡河河谷、岷江河谷最好,既可避寒,又可避暑。

      四川是世界上唯一的农耕文明传承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包括我国的古黄河文明都早已泯灭,仅存遗迹。只有我们四川的农耕文明,从资阳人到三星堆,从嫘祖养蚕到大禹治水,从望帝凿离堆到李冰父子建成都江堰,从阆中落下弘创立农历、确立24节气,到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咐“四川农业大省、‘天府之国’的金字招牌不能丢。”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一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方文明的三大代表(符号)--桑蚕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均发源于四川。四川是农业大省,是整个中国的缩影,是“中国家家乐的发源地”。四川人是融合发展的结果,既有北方人的豪放,又有南方人的细腻,不保守、不排外,踏实厚道而又聪慧灵醒,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是四川人,1978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四川、安徽农村开始的。

     四川有公认的丹巴“美人谷”、川西林盘、“云朵上的羌寨”、“悬崖上的彝家”等最美乡村。

      此四大点都是世界性的、世界级的。我们不要把自己看低了、看浅了、看小了。我们要把中国乡村旅游这面旗帜高高举起,让四川成为全球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发展的翘楚、典范和楷模,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我们乡村的力量。

   第二,把握形势时势,抢抓机遇。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明年要“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旅游是跨区域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融合;旅游业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高附加值产业,是综合经济、动力经济、绿色经济、体验经济、过程经济、注意力经济、信任经济,是美丽产业、和谐产业、快乐产业、幸福产业和朝阳产业。现代旅游要从走偏了的以景区为核心以观光为主体的门票经济转到正确的以观光为基础以过夜为核心以休闲体验为主体的综合经济道路上来。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是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我省去年落实中央财政农业补贴资金近百亿元,农村的土地流转率逐年上升,各类产权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作压力增强、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居民对于闲暇之余到农村体验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2016年我省以旅游为主导产业或重要产业的行政村超过5000个,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达到15万户,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约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5.96%。发展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大有可为,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

   第三,依靠党委政府,抱团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级党组织、政府都很重视“三农”问题,都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幸福乡村。为什么要组织大家去台湾学习乡村旅游?台湾乡村旅游虽然规模较小,但农耕文明与大陆同宗同源,脉络没有断,各个农庄农场都能静下心来,做品质、做文创。各位带头人要紧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产业发展导向,积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在规划设计、协调农民、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审批办证、税收管理、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支持;要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备、宗旨明确、经费来源多渠道的乡村旅游民间合作组织,改变个体经营户在市场的弱势地位,实现“抱团发展”。 一方面积极对接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及时反映经营者和农民的意见诉求,争取相应支持,为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意见;另一方面为经营者和农民提供供销经营、金融服务、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服务,有力保障经营者和农民利益,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是典型的“共享经济”,要贯彻“主客一体”的理念。浮云牧场余总关于组建乡居民宿和精品客栈联盟或协会的倡议很好,我们要组织起来,打组合拳,走整合发展的路子,形成规模,形成总体概念。

    第四,突出环境生态,厚植本底。

      这里的生态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是落实这些理念、战略、精神的重要举措,其根本在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核心是“乡愁”。那么什么是“乡愁”?“乡愁”是记忆深处的乡情,是失去了却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是对乡村生活的怀念,是对故乡(故乡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身心疲惫时停泊的“港湾”)的依恋,是许多人生命萌发的来处和源泉。 “乡愁”是林盘院坝,是小桥流水人家;是炊烟牧笛,是鸡犬相闻,是水车嘎嘎;是慈母“临行密密缝”的针线和阿妈手中转个不停的转经筒;是归田园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老祖宗的祠堂,是耕读传家;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乡村是“三老”结合最好的地方。开发旅游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突出自然秉赋,做大“老天爷”的文章;二是深挖文化内涵,做足“老祖宗”的文章;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做好“老百姓”的文章。乡村是静心思考体悟的最好场所。乔达摩·悉达多(佛陀)在雪山苦行没有“悟道”,是在恒河边乡村的大菩提树下悟的道;苏东坡不仅仅是大文豪,也是大思想家,他是在走出“乌台诗案”后在黄岗东坡当农民时悟的道,“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从此“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王阳明是在流放到贵州修文龙场驿睡在乡村的石床上悟的道,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哪里极其艰苦促成的,我认为不全是,而是因为哪里极其简单、极其纯粹。在纯自然的环境中悟不了“道”,因为没吃没喝没有服务,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信息量太小;城市中也悟不了“道”,因为太过功利,太过浮躁,头绪太多,各种“场”“力”相互作用,太杂乱了,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唯有乡村,天地澄澈,能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能真正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境界的是乡村。“乡愁”是由软、硬件两者构成的,既要环境,又要服务,更要情怀和精神。旅游开发的关键是突出主题,彰显特色,奉献美丽和温暖。

      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开发核心有三:

      一是传统天然(自然)的环境。如江南水乡、茶园,蜀南竹海的花溪十三桥,包括我们这次会议的所在地锦府驿,小山小水,十分亲切;如理县浮云牧场,云卷云舒,“秋千荡到云朵里”,地域特色鲜明,很难复制。

      二是现代温暖的服务。乡居民宿要有“家”的感觉,是能让漂泊的身心停泊的港湾。如自贡的仙市慢餐,就是汇东大酒店下乡的杰作,服务细节明显高于一般的乡村酒店。

      三是天人合一的闲适。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灵魂层面,有文化,有故事。如泰国清迈稻田中的无边界游泳池、邛崃天府红谷咖啡厅和老柱础处理,很有设计感;如莫干山的“洋家乐”,有书香、茶香(咖啡香)、花香和酒香。中国乡村文化的核心价值,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耕读传家”,二是“厚道本分”,来自泥土的芬芳,很接地气,很落地。要注重乡土营造,重构乡村文明。广大的乡村地区是“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重点,我们必须坚持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和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乡村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各位带头人的社会责任也是你们自身产业的市场优势。“乡土味”是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所在,那些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保护、重乡野轻人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

      第五,不忘初心本来,甘为匠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旅游的本质是“慢生活”,重构生命价值与尊重,拉长生命。开发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不能心浮气躁,要专注,要聚焦。人生真正能够拥有的是一个个感动的细节和瞬间。

      四川旅游的好朋友、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说“旅游是创造生活的镜像”,好的旅游产品“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要体现“人的价值”和“知识资本价值”“要不断打麿、不断完善,做成极致,用人本细节惊艳游客、涵养产品”。服务和主题要贯通,把美丽、温暖和差异化进行到底,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精雕细刻,打造经得起历史、市场和人民检验的产品。不忘本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死磕精品,在铸造精品上下功夫,做出来的、拿出手的一定是自己生命理想的结晶。开发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的关键是文创(创意),是产业链的延伸。乡村旅游包括景观(观光)农业、体验农业、餐饮农业、后备箱农业、文创农业、过夜农业等。我曾说过,从某种角度看,旅游是“三生三世”,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相融,生产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读“前世”的文章--怀旧,过“今世”的生活--休闲,追求“来世”的超脱--自在,“三世”相通。

      做旅游就是做附加值,要静下心来,静才能生慧。竹叶青茶有两款,一叫“静心”,一叫“问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在台湾学习期间所看到成功的休闲农业案例都是一代人或几代人花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做成的,他们身上那种对农业的情怀和对事业的坚持我相信大家在台交流期间有切身体会,特别希望大家也能有这种愚直的坚持,做一名匠人,修一颗匠心,摒弃浮躁、耐心专注、脚踏实地、宁静致远、精准精益、精致精细,以“情怀、执著、坚守、责任”的工匠精神来投身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产业的发展,把创意进行到底,把细节做到极致,为农民脱贫致富,为建设美丽家乡,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更大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天府之国”的乡村旅游和乡居民宿这篇文章做细做足做强做大!“我心安处便是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天府之国”任我游!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培训基地官方公众号

回到顶部